中华崔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7|回复: 1

祭祖的仪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8:32
  • 发表于 2011-6-6 18: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祭祖的仪式 祭祖的仪式很多,就如「立尸」「立木圭」「焚香点烛」「烧纸屋、纸衣、纸钱」和「作七七斋」…… 、 、 、 等等,兹择要说明如下。 一、立尸「立尸」是拜「活祖宗」之意,流行于汉朝以前。长辈去世之后,家人因思念之故,就请一位子孙披戴 祖宗的衣帽扮成长辈,坐在椅子上,接受为未亡人的叩拜。14扮演「活祖宗」的人,有时候是儿子,有时候 9 10 11 12 13 14 山东省历城县一镇名,因出土古代的黑陶而闻名。 晋太康二年,汲县人盗魏安王厘家,得十三篇古代竹简。 中国第一部国别史,记载春秋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 禘、祖、郊,皆为祭祖之名。 早期祭祖的对象未必只是有血统关系的祖宗,也包括有功德的前辈,夏朝以后才变成只祭祀有血亲关系的祖先。 《礼记》的〈坊记〉说: 「祭祀之有尸也,宗庙之有主也……」 ;杜佑的《通典》卷四十八, 〈礼八〉也说: 「祭之有尸也,鬼 4 是孙子,或是其它后辈子孙。这个仪式有一些荒唐的地方,例如穿着祖父衣服的孙子接受其它人祭拜,那幺, 这个小孩的叔父本来是要拜父亲的,反而变成拜侄儿了。很可能是由于有这样的弊病,秦汉以后就废弃不用 「立尸」的仪式了。 二、立木圭「立木圭」是指设立祖先牌位,这是从汉朝到现在最主要的仪式。关于「立木圭」的起源,在历史上有 很多的说法。 《史记》15记载周文王死后,周武王为他立一个牌位,并将牌位放在战车上出兵作战,结果打败 了商纣。此外, 《后汉书》记载: 「丁兰少丧考妣,刻木像事之如生。 」是说一个叫做丁兰的人,在母亲死后, 用木牌雕刻母亲的名字,加以敬拜,藉以表明他的追思。 民间流传的二十四孝,也记载丁兰的故事,但与《后汉书》的内容大不相同。传说中的丁兰是个不孝子, 平日对母亲态度恶劣,动不动就打骂。有一天,丁兰去山上砍柴时,看见羊儿跪地哺乳,大受感动,满心忏 悔,那天他母亲送午饭来山上给他,当时丁兰良心发现,远远看见母亲,就跑过去迎接。母亲平常就怕丁兰, 这回看见丁兰冲过来,更是惊恐万分,心想有儿如此,生不如死,于是就跳湖自尽。丁兰见状,赶紧奔至湖 边,跃入湖中,但已抢救不及,连尸体也找不到,丁兰伤心之余,就把湖中找到的一块木头当作母亲加以祭 拜,以表达追思。然而,民间故事毕竟只是传说,依照历史文献的记载,祖先牌位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 汉代,至今约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祖宗牌位又称「神主牌」或「公妈牌」 ,道教相信人有「三魂七魄」 ,据说人一断气,一条魂下阴间,一 条魂去投胎转世,一条魂留在家中的「神祗牌」 ,受亲人供奉。而七魄则留在尸体中,随着尸体的腐化,慢慢 消散。但不会散尽,所以尸骨还得加以祭拜。 一般的祖宗牌位16通常会写「历代祖宗灵位」等字样,有的还会把家谱放在祖宗牌位后面,子孙或未亡 人就按着祖宗逝世的日子(祭日)加以祭拜,但是,毕竟历代祖宗太多了,很难一一在他们的忌日加以祭拜,所 以大多是只拜四代(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顶多追溯到五、六代,超过五六代以上的历代祖宗, 则并入宗亲祠堂或只于清明节一并祭拜。 三、点烛、焚香、烧纸钱 点烛、焚香、古代祭祀通常在天未亮之前,所以需用蜡蠋照明,后来虽然改成白天祭祀,但仍然和以前一样点烛。而 烧香的仪式,很早以前就有了,可能是受佛教的影响。通常在葬礼时,会由长子捧「香炉耳」 ,以后还要继续 守着香炉,不可使香火断绝,否则将被视为大不孝。为什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 〈离娄上〉) 最主要就是怕死后无人传香火,没有子孙可以来供奉祭祀;所以妻子如果不生育,再娶小老婆或收养别人的 小孩,在以前是很必然的事情。如果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在以前大多会想办法招赘,其目的除了现实生活 的照料之外,另一个更主要的因素就是为了有自己姓氏、名下的孙子,可以继续传香火。 至于烧纸钱和献祭物,则是受道教影响。中国人大多认为死亡是今生的延续,所以烧纸钱也有让死者在 另一个世界能够丰衣足食、荣华富贵的意思。 四、烧纸人、纸屋、纸衣、纸具 烧纸人、纸屋、纸衣、古代有以真人陪葬的习俗,这个习俗在孔子的时候已有改善,就是以「俑」代替——用纸或陶器、漆器 所做的仆人,让死者到阴间还可继续享受他们的服事。在明朝皇室,也很流行「陪葬」这种的恐怖习俗,皇 帝死后,妃嫔也要饮毒自尽,到阴间和皇帝作伴,这种邪恶的习惯到明朝后期才废掉,改以烧纸人代替。 烧纸人、纸屋(全都是高级别墅)、纸衣、纸轿车……等,以供死者用度,这是今天常见的习俗;活着的时 候未必有仆人可以使唤,死后就有女婢男仆,不但如此,生前只能住在公寓,死后就有洋房可住。有些人还 会把死者生前喜欢的衣物烧掉,让他到阴间继续使用。还有烧「电视」 、烧三个纸人和一副纸麻将的,好在阴神无形,因尸以节醉饱,孝子之心也。 」 15 16 《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周武王为文王立木圭,载以伐纣。 : 」 传统的闽南人大多住「ㄇ」字形的三合院,中间一横是「正身」 ,垂直的两边是「护龙」 。把正身的中央那一间当作正厅,一 入正厅,头上就悬挂着一个「天公炉」 ;正厅不住人,置高矮两供桌,高桌为狭长形中央供奉主神(家神),左边供公妈牌(神 主牌)。矮桌为四方形,摆放祭品用。 5 间有人一起打麻将,甚至有烧手机(行动电话)的。至于祭祀的饭菜,多则十二道,少则五、六道,也是必备 的祭品。华人相信死后在阴间仍有衣食住行等需要,需由子孙供应,因此有供奉和祭祀之必要。亡灵如果有 人供奉就成为善鬼,否则会变恶鬼、饿鬼或厉鬼。 做七) 五、做旬(做七 做旬 做七正式皈依三宝的佛教徒,其比例其实并不高,以纯粹的佛教仪式举办丧礼者并不是很多,大部分是用道 教的仪式;但「做七」是佛、道教共有的仪式。佛教相信人死后的灵魂会进入中阴或中阳而变成细身,等待 投胎转世。而道教也有「三魂七魄」的传说,认为魂魄会慢慢消失,所以尸体停放在家里的期间,家人要每 天上香,请出家人(或道士)做法事、念经超渡。做法事的目的大致有三:一是避免亡魂作祟扰人、二是希望亡 魂早日投胎、三是帮助亡魂进入较好的轮回;有的宗派则以为可以借着念经,超渡亡魂至西方极乐世界或净 土白莲地。 这一套超渡亡魂的仪式,少者七天,多者四十九天。头七天每日举行一次法事,以后每七天一次,最后 一次的场面更是盛大,十分劳民伤财。 祭祖的含意 祭祖的礼仪,基本上有伦理性和宗教性两种含意。 一、 伦理性含意 中国两千年来的传统, 从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 基本上是以儒家为思想的主流。 虽然孔子所说 「死,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其中这个「祭」是宗教性的行为,但儒家并不强调祭祖的宗教性含意,而强调其伦理 性的含意—— 1。善尽孝道 。 祭祖的基本含意,是要后代子孙对于死去长辈「善尽孝道」 。孝顺的表达不只是生前的奉养,也包括死后 的祭祀,从安葬开始,安葬之后继续祭祀,以表明子孙对长辈的敬意与孝心。祭拜祖先本身的立意很好,安 葬或后续的处理是尽子孙本分;以祭祀的方式继续供奉父母,虽不知死者是否会真正得到供养,但却是表达 子孙的一番孝思。 2.慎终追远 慎终追远 「慎终」是对死亡一种慎重的态度,在死亡时要谨慎地处理; 「追远」则是死后继续的纪念。孝道的表达 从临终的安葬到死后的祭拜,特别是祭拜本身,虽然如今大多已沦为形式,只是行礼如仪,或沦为只是功利 性的交易行为(就是借着祭拜来换取保佑)。不过对儒家或传统的中华文化而言,每一年的祭拜,主要是为了表 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3.维护宗族 维护宗族 祭祖的活动可以间接促使后代子孙紧密团结,形成互助的宗亲,并对本家本族会有更深的认同感与向心 力,藉以维护宗族,让同一血统、同一姓氏的人因而更团结、互助。 4.安家固邦 安家固邦 在古代封建制度下,孝顺与齐家、治国是相通的。 《礼记》17将祭拜祖宗视为治国之本, 《论语》18也提 17 18 《礼记》「禘、尝之义大矣,治国之本也。 : 」(注:禘是春祭,尝是秋祭) 以治国。 」 《论语》 〈八俏第三〉「或问褅之说……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知禘之说者,治国其如示诸掌。孝 : 」 6 到一个人若能行孝道、能行祭祖之礼,那幺,治国之道就好象显明在手掌之上。认为百姓如果能确实尽孝尽 礼,治国就不是难事,因此鼓励全国上下都当孝顺,如此家庭、社会及国家自然而然就会安定、巩固。+ m9 ?. C/ {& o! b% V* N/ ]0 D
                                                                                                                百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6 19: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