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崔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9|回复: 1

祭祖宗教性的含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天前
  • 发表于 2011-6-6 18: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教性的含意 1.服事祖宗在天之灵 服事祖宗在天之灵 华人相信死去的祖先身体虽然毁坏,灵魂却依然存在,如果继续祭拜供奉、烧香、烧纸钱给他们,祖宗 之灵就能得到供养与平安。由此而将亡灵分成三种:死后伟人(或圣贤)变成神仙,得到供养的凡人变成祖宗的 灵,无人供奉的就变成孤魂野鬼。为了不使死去的祖先变成孤魂野鬼,后代子孙应该尽祭祀之礼,使祖先的 亡灵可以得到永远的供奉。 2.期待祖宗荫庇保佑 期待祖宗荫庇保佑 一般中国人相信,子孙借着祭祖的仪式来服事祖先,尊重并供养死去的亲人,那幺无论是纸钱、衣物, 或是祈祷、祭拜,祖宗都收得到。如果没有好好供养,祖宗有所不安,就可能作祟;另一方面,也希望借着 祭祀得到祖宗的保佑与荫庇。若从孝道的角度来看,祭祖应该是以服事祖先为主,但是现代人通常是期待祖 先保佑的成分居多,反而以活着的人为主。生前大多并不会抢着去孝养父母,死后却都会很殷勤的祭拜。原 本祭祖的含意是伦理性重于宗教性,发展到后来却是宗教意味比较浓厚,如今更是如此,其本质与精神都逐 渐失去,大多趋向为己求福,甚至在选择墓地的方位时,兄弟之间还会各自请风水师暗中较劲,看怎样安葬 对自己最有利。如此,原来以伦理性为主、宗教性居次的祭祖仪式,演变到以宗教性为主,只重形式而忽视 原初的美意,甚至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堕落。 我们的态度很多人以为基督徒反对祭祖;事实上,我们应该先对祭祖的含意作辨别,然后再加以讨论。从祖宗崇拜 的伦理性含意而言,基本上我们是十分赞同的,但对于其中所强调的宗教含意,我们就不能认同了。 一、伦理方面:赞成 伦理方面:祖先崇拜所包含的善尽孝道、慎终追远、维护宗族、安家固邦等作用,有很高的正面价值,我们不但不 反对,而且深表赞赏。因为《圣经》是讲究孝道的19,如旧约的十诫,前面四诫谈人与神的关系,后面六诫 讲人伦,其中首要的、也是最长的,而且是惟一带着应许的诫命,就是「要孝敬父母」 ,神对孝顺者有很高的 应许和赏赐。 基督徒十分重视孝道, 《圣经》记载着许多有关于孝顺父母的教导,例如: 「十诫」的前四条是人与神的 关系之规范,后六条则是人与人的关系之规范,这六条人伦规范的第一条就是「当孝敬父母」 ;又例如耶稣自 己就是孝顺最好的榜样。 耶稣十二岁的时候,跟着父母和亲族一起到耶路撒冷守节。回程的时候,母亲许久看不见祂的踪影,于 是一路找到圣殿,发现祂竟在那里与教师们讨论问题,就责怪祂说: 「我儿!为什幺向我们这样行呢?父亲和 我伤心来找! 」耶稣是神的儿子,理论上可以留在圣殿,所以祂对母亲说: 「为什幺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在 我父的家里吗?」虽然这幺说,耶稣还是马上顺从父母,跟父母回故乡拿撒勒(路二 41-51)。这就是孝顺的表 现。 另外一个例子:有一天有人对耶稣说,他要孝养父母的钱已经拿到圣殿献给上帝,所以没有钱供养父母, 耶稣就责备他说:不能以敬拜上帝或奉献为由而不供养父母,因为对上帝奉献是应该的,但是供养父母也是 不可逃避的天职(可七 10-12)。古代的父母年老之后便无法工作,经济上也没有养老、保险或社会福利等制度 的保障,所以儿女的奉养就极其重要。今天的父母虽然未必靠孩子供养,但儿女孝顺的原则仍然不变,为人 子女者对父母仍然应该善尽照顾之责。 19 参看附录: 《圣经》中与孝道有关的经文。 7 有一次,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去帮助人准备喜宴(约二),喜宴进行到一半,竟然没酒喝了。对十分讲面子 的以色列人而言,这是一件很丢脸、很扫兴的事情。马利亚正在着急,不知道该怎幺办的时候,耶稣出现了; 她知道耶稣有办法,于是就告诉耶稣,要祂帮忙。耶稣说: 「妇人,我与你何干?」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误以为 耶稣不孝顺;其实「妇人」这个字在原文是「夫人」之意,是个敬爱的称呼,并无任何不敬;而「我与你何 干」的意思并不是说祂把自己的母亲视为外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的想法跟你不一样」 。换句话说,按照 耶稣的时间表,祂还不打算彰显祂的神迹。然而,耶稣却照着母亲的期待,帮忙解除了喜宴的窘局——祂将 清水变为美酒(约二 1-12)。 另外一个例子是耶稣的「十架托亲」(约十九 25-27)。人在最痛苦的时候,往往只想到自己,只注意到自 己的痛苦;但是耶稣在十字架上受凌迟一般的煎熬时,却对母亲的未来做了最妥善的安排。耶稣在十字架上 讲了七句话,其中两句和祂的母亲有关。那时祂看见自己的母亲和自己深爱的门徒约翰都在十字架前,祂先 对母亲说: 「看啊,你的儿子。 」祂的脸转向约翰,意思是说:从今以后约翰就是你的儿子了,他要代替我来 孝养你。接着祂对约翰说: 「看哪!你的母亲。 」意思是说: 「从今以后马利亚就是你的母亲。 」从那一天起, 约翰就把马利亚接到家中,代替耶稣孝养到底。耶稣为什幺不把马利亚交托给自己的弟弟呢?因为祂知道约 翰是更适当的人选,一方面约翰深爱耶稣,而且「爱屋及乌」 ,他也敬爱马利亚;另一方面,约翰活得最老。 耶稣有好几位门徒还在壮年的时候就为主殉道了,但是约翰活了将近一百岁,他是一位能够为马利亚送终的 最佳人选。 「白发人送黑发人」本是人间一大憾事,但是,儿女如果不得已要比父母先逝世,在离开世界以前, 能够对父母的未来做了最好的安排,也算是尽孝——耶稣做到了! 此外,为了鼓励我们孝敬父母,圣经还特别在「十诫」(出廿)中应许如果孝敬父母,得以长寿20,这是惟 一带着应许的诫命(弗六 2-3) 《圣经》不但主张孝道,也重视「慎终追远」 。在「慎终」方面,对于临终与安葬的事情, 《圣经》有许 多例子看得出绝非草率了事,而是慎重其事,因为《圣经》对人的生命有很高的尊重。而「追远」方面, 《圣 经》常常提到列祖列宗,但,很少是歌功颂德,而是提到祖宗的榜样和鉴戒,这是比较合乎真理,也是比较 合乎真实的「追远」 ;如果死人都成了好人,一律上西天,这样并不公平,与事实也不相符。 再者, 《圣经》常常提到家谱,这也是一种追远的表现。有人立志读《圣经》 ,打开新约《圣经》的第一 卷《马太福音》 ,还没有读完第一页就睡着了,因为它「追远」追得很远,一口气追记耶稣的四十位先祖,一 直到以色列的国父亚伯拉罕为止。如果你打开《路加福音》第三章,你会发现那里追得更远,那里不但追溯 到亚伯拉罕,而且还一路追上去,一直追到「……塞特是亚当的儿子,亚当是上帝的儿子。 」——论「追远」 , 再也没有比这个追得更彻底的了!中国人的祭祀大多是祭拜四代以内的祖先,虽然也追溯历代祖宗,却不追 究祖宗从哪里来。其实追溯到最终,真正老祖宗的祖宗,应该是上帝,所以应该敬拜造物者。故此, 《圣经》 慎终追远的态度与中国固有的伦理若合符节,并无冲突。 至于祭祀在维护宗族方面,的确很有贡献;在没有社会福利保障和公权力不彰的年代,借着强健的宗族 制度,实在可以发挥守望相助的效果,特别在婚丧、喜庆、农忙、急难的时候,都能产生实时互助的功能。 消极方面,宗族的形成在道德上有制裁和约束的力量,例如有人犯错时,只要长辈出面训斥,或是邻里的舆 论,就可以对当事人造成压力。 但是,宗族制度也有缺点,那就是中国人太讲究「关系」 ,太偏好「自家人」 。中国人对于与自己有关系 者就很有人情味,对于跟自己没关系者就非常没有公德心。只要有「交情」 ,什幺都好说;没有「交情」 ,就 很难办事。只要有「关系」 ,什幺都没关系;只要没「关系」 ,什幺都有关系。 《圣经》虽然也强调家庭和祖先, 但是并不强调宗亲制度。 《圣经》强调的是大情大爱,而不是只爱自家人的那种小情小爱。 我们当然要照顾自家人,但是如果只爱与自己有关系、有交情的人,这样的爱就变得非常狭隘。 《圣经》 所讲的爱不是看关系或交情,而是泛爱众人,尤其是我们所遇见的人——包括逼迫我们的人。我们靠着主的 大爱,可以放下私欲,学习尊重他人,试着以基督的爱去关爱与我们亲近或是不熟悉的人,去原谅伤害及得 罪我们的人,甚至于要爱仇敌,为他们祷告。 至于「安家固邦」方面, 《圣经》认为只要存着敬畏上帝的心去教导儿女,去孝敬父母,去建立夫妻之间 圣洁的、神圣的婚姻关系,就可以建立坚固的家庭,进而达到安家固邦的效果21,实在不必用祭祖的方式和 20 「在耶和华所赐的地上,得以长久。 」也有以列人在迦南地可以住得长久之意。「十诫」的第五条是「当孝敬父母」 ,这个诫命之后附带的应许是「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的地上,得以长久。 」这 个应许有双重的含意,一方面是应许个人可以长寿;另一方面是应许以色列国如果力行孝道,那幺在耶和华所赐的迦南地上, 21 8 宗族制度来安家固邦。 总而言之,在伦理方面,除了「维护宗族」这一点有一些出入之外,在「注重孝道」和「慎终追远」的 观念上并不冲突。 二、宗教方面:反对 宗教方面: 祭祖的宗教含意就是把死去的人当作神灵一般来加以祭拜。 基督徒重视孝道,赞同「慎终追远」 ,主张敬祖与追思,却不赞成「祭祖」「祭」这个字里,左上角为肉, 。 右上角为叉,下方为神(示),整个字是拜神之意。 《圣经》认为人死后还是人,不会变成神灵,所以基督徒反 对祭祖。中国人希望死去的长辈不会落入痛苦的轮回,能够有好的来生,这是表明人都有向往永恒的天性, 盼望有永生。人有这种向往是好的,但是,基督徒根据《圣经》 ,并不相信人死后,亡灵可以继续被供奉,所 以对于祭祖所蕴含的宗教意义,并不认同。 问题在于:为什幺要根据《圣经》呢?中国经典浩瀚、卷帙浩繁,为何基督徒不根据四书、五经、十三 经或别的经,却要独尊《圣经》呢?我们相信《圣经》 ,因为《圣经》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的权威。何以见 得呢?《圣经》的可靠性可从内证、外证、主观的证据等三方面来了解—— 1.内证 内证 《圣经》本身就能证明自己的权威。 《圣经》的内容,历经一、两千年的时间才写成,出自四十多位不同 背景的作者,有国王、宰相、将军,有学者、医师、税吏,也有渔夫、农夫、牧者……等人,甚至有原本排 斥福音、攻击基督徒者。有这幺多种身分的作者,他们没有集合在一起开过任何一次的编辑协调会,却前后 一贯,不论是主题(神为人预备的救恩)或其中的细节,不但没有矛盾,反而互相印证,彼此呼应,旧约前面的 预言在旧约的后面应验,也有许多旧约的预言在新约应验,其中尤以耶稣的降生、工作和受难最为详尽。 这些预言会是后人杜撰的吗?不! 许多历史学者和考古学家(包括一些非基督学者)都证明希伯来文旧约的 确是在耶稣降生以前早就完成了!而二十世纪考古学伟大的发现——「死海古卷」22当中,包含着大部分的 旧约〈以赛亚书〉〈以赛亚书〉预言了许多耶稣的细节,后来都一一应验了。名作家张晓风说: , 「从来没有一 个人像耶稣,在还没出生以前,就有人为祂写好传记。 」而且其重点、意义、细节,巨细靡遗,由此可以看出 《圣经》的权威。 另外, 《圣经》的「写实性」也可以证明《圣经》的权威,例如:在描写祖宗的事情或历代的伟人(如亚 伯拉罕、雅各布布、大卫、彼得……等等)时,好坏都真实呈现,可见它是十分客观、确实可信的,不像中国 历史,常常站在执政者的立场,隐恶扬善,也不像中国人的作风,每个人死了都变好人,这与事实不符。 《圣经》的「超越性」也可以证明它的权威,例如旧约的「十诫」 、和新约的「登山宝训」等,都远超乎人间 的水准。另外像《圣经》的「三一神论」「十架救恩」「末世论」……等等,也都是绝无仅有的。 、 、 《圣经》的「绝对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证据。 《圣经》写作完成已经快两千年了,从来没有修订过,它 不但可以历经千年而不变,到如今,它仍然可以放诸四海而皆准。 《圣经》的话斩钉截铁,它足以匡正人心、 光照文化,可见它是一种绝对的权威。 2.外证 外证 有许多《圣经》外的证据可证明《圣经》的权威。例如耶稣预言末世的情况(太廿四),提到人的爱心冷淡, 犯罪率增加,亲情淡薄,天灾人祸等,这些事情果然已经应验。 还有宣教预言的应验,也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耶稣曾说: 「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廿八章 19)。这是一个很难兑现的预言,这里所谓的「万民」 ,并不是指万人,而是指所有的族群;如今《圣经》已 经翻译成两千多种语言(有些地方只有新约译本), 进入大多数的民族当中, 也已经进入各种政治、 社会、 经济、 学术、地位的人们心中,这是其它任何宗教、或学说、或君王所做不到的,但基督教已经做成了大部分,这 表示《圣经》的话真是有权威的。就得以长久,这也是有「安家固邦」之意。% }: J6 Q1 ?3 S
                                                                                                                         百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6 19: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