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崔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34873|回复: 62

崔姓发源地 - 崔氏起源源流-了解崔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7-21 09:37
  • 发表于 2011-10-22 15: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崔”姓起源
    6 s/ U" Q, U' l. G: n7 H1 n) V, d7 ]+ W----------------------------------------------------------------  ]+ J& e) s7 s: r: C: I* h
           1、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至今(2020年),算起来大约有3000余千年的历史了。: I+ m$ z4 R" _6 g. E" X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炎帝神农氏后裔。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有将近三千多年的历史。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开国君主是吕尚。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
    . @# t8 U$ |- q
            吕尚的儿子丁公伋,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北)后来子孙以邑为氏,就是崔氏。

    . z: ~+ g2 _+ }  E+ E8 i9 W2 \
         《新唐书·宰相世系》所云:“崔氏出自姜姓。齐丁公伋嫡子季子让国叔乙,食采于崔,遂为崔氏。济南东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是也。”
    / {" Z* g( V, o. y0 D
         季子的后代一直是齐国卿大夫,其9世孙崔杼,为齐正卿。后,三个儿子闹矛盾,遭左相庆封杀害,崔杼的小儿子崔明侥幸逃到鲁国。此后分支繁衍,人丁兴旺。崔氏自汉至宋,官宦不绝。魏晋至唐初,按士族门第排姓氏,有“崔、卢、王、谢”(或崔、卢、李、郑)之说,均把崔氏列为第一大姓。

    # @0 v" u# h. d       2、唐时新罗国崔姓。据《新唐书》所载,唐时新罗国有崔姓,继承到现代,韩国人中也有崔姓。 东汉末年的时候,军阀混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千余避乱入朝鲜,后发展成为朝鲜族大姓;朝鲜崔姓,出自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新罗国留唐学生,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 K1 g2 v/ j  d! q! G
           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起,新罗设立国学,通读《论语》、《礼记》等汉文经典书籍。当时,包括僧侣在内的新罗留唐学生很多,其中学有所成者亦不少,为朝鲜民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唐朝时期有大量新罗留唐学生,因唐王朝的历代宰相除了皇族李氏以外(有六十一人),就属崔氏最多,足有三十六人,遂以其崔姓为汉姓,成为后来的高丽大姓崔姓氏族。高丽崔氏本源不一,分别有庆州、全州、东州、海州、朔宁、江隆、和顺、江华、永川、耽津、鸡林、水原、隋城、牛峰忠州、通川、阳川、开城、稷山、龙州、兴海、杨州、汉南等一共四十三个本贯派系,各不相属,彼此之间没有直系血缘关联。
    7 d: v1 u8 F  j; h; i) f. t$ ^& s
           3、满族崔氏满族崔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崔佳氏,满语为Cui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所冠汉姓即为崔氏。满族崔穆鲁氏,满语为Cuimulu Hala,世居马察(今吉林浑江西南部一带),后多冠汉姓为崔氏。
    ( C/ N9 v& L! j3 b4 o  M# ~
           4蒙古族崔氏。蒙古族崔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崔珠克氏,亦称赤穆特氏,源出蒙古察哈尔部,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汉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uijuk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汉族崔珠克氏多冠汉姓为崔氏。

    . m( e6 k0 {1 }1 Q/ D
           5其他少数民族崔氏。彝族、回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崔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崔氏,世代相传。

    2 Z6 J& ^/ w, i- i; L- p/ ~( C3 I+ ^5 k3 R
    4 \  q5 v' Z& d8 z) {
    二、崔姓发源地(崔氏得姓之地)/ ~* F! c5 z- |/ l, l
    ----------------------------------------------------------------8 X7 c  F% X9 M; m, u3 s) b% m4 F
    崔氏发源地崔邑(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黄河乡土城村)。& Y0 q9 r$ w/ a$ J
      ]$ {* J( N4 ?5 ?2 G. M

      S5 k8 h7 f; A1 {
    % D3 ~; ]2 D$ a9 |) I# D. L

    5 Z% }/ z4 X1 C$ o, y4 ~. H; Z6 C& {' F  D

    / s: d+ e& T( k- V$ ~
    5 n1 g1 o& h5 u' `  g
    、了解崔氏图腾、族徽
    ----------------------------------------------------------------+ J1 ?0 @% F$ x5 W
    族徽,即图腾, 西周、春秋的家族有象征着本家族的特殊标志,后人称其为族徽。族徽“也就是族名或者国名”,它与家族的称号“氏”有密切关系。

    ( p1 E1 p! H* W$ Z# V
          远古时期的姓氏图腾早已经失传很久了,现在人们常见的姓氏图腾,最初是一个名叫王大有的画家创作的,还有一些是崔氏宗亲所绘画的作品,许多宗亲认为近代所画的艺术作品作为姓氏图腾族徽缺乏科学依据,因此,引起广泛争议。
    % @4 j: _2 t' C
    1、这是几年前王大有的绘画的艺术作品崔氏图腾(近代绘画)(图一):本作品曾被许多宗亲使用,也是最早、最多被崔氏宗亲使用的崔氏图腾,有的印刷在族谱家谱里面,有的用作于头像等等。

    2 h& a5 D* h: Z" `3 S4 K, r. B# N4 R! o+ p; d% U
    图一
    . K3 V3 V. E/ y
    % T- {, G) ]" r8 e
    ! k  J9 O- `7 P: ^& [

    . ~# ]. `8 F% `; A2、 这是近2年出现的崔氏图腾,也曾被许多宗亲使用,作者不详,出现2年后就不使用了,因是宗亲对此作品最极有争议,有宗亲说太不尊重历史了,肯定是哪位考烧鸡商家创作出来的! 一个鸟正在一堆柴火包围烧烤着。也有的说里面像小企鹅,不是考烧鸡,是在烤企鹅。也有宗亲说是没有眼睛的鹰等等 。。。其实,这些都是艺术作品,不必较真,宗亲之间相互尊重。许多宗亲说,对待崔氏历史产物对崔氏整体影响的,如果想使用,应该在网络上向宗亲进行征集,进行投票表决后在使用,这样比较合适,也显得比较尊重(图二)
    # |7 D2 f+ J2 g0 [
    图二

    & g$ a, V! ], d

    " `$ m, J0 Q& Q$ R
    3、图三,这是一个最具有说服力的崔氏图腾,因族谱依据甲骨文、金文中的“崔”字 。来源于网络,作者不详,也是目前崔氏宗亲使用的崔氏图腾。
    # v, }5 c7 `% b  C) r/ R
    $ @* n5 q) ]; ?: x
      
    % }* ^) P1 U6 d$ c. Y
    图三

    7 V# |$ p" j6 F. ^% C

    0 k$ V# g5 r7 {6 a# v, N3 u5 n* t2 l
    - @7 B; U& E; V! s( @
    四、崔氏得姓始祖 崔季子. u" F5 f, w' {) T
    ----------------------------------------------------------------( d  P; I& L% A& W! c
          崔季子。相传炎帝神农氏为少典之子,因居于姜水(渭水支流)之滨而得姜姓。西周初年,姜子牙,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姜子牙的儿子丁公伋,在周成王时为齐丁公。齐丁公嫡子(嫡子: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季子本该继承齐国国君之位,却让位于其弟叔乙(即乙公得),自己食采于崔邑。后来子孙以邑为氏,称为崔姓,并尊仁爱有德的季子为崔姓得姓始祖。

    . E6 D1 s+ q: J) |
    注:季子,古人排行以“伯仲叔季”之排行,“季”应为四,故季子在兄弟中排行为四。但,确是正妃所生,故君位应传给季子。叔乙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但因其为庶兄,古时嫡和庶有地位上的差别。

    1 U$ P% U' M! L. }; e' q: m五、郡望堂号" ^$ Q1 d* P  N
    ----------------------------------------------------------------
    % x( E, P* V' {  W: W' a- c         崔姓郡望主要有三个:
    6 y( t" p/ J  y3 A        1、清河郡 西汉时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东汉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
    , b% ?( {+ w: `0 g- O( }        2、博陵郡 治所在博陵(今河北蠡县南);
    - o* s  O1 B8 Z  L( k8 P( X        3、荥阳郡 治所在荥阳(今河南荥阳县东北)。
    3 V6 {; w4 o( |, @        堂号: “清河”、“德星”、“噤李”、“惇叙”、“默阴”等。- T, a7 y8 ]0 w, }# N3 r2 G
    8 O7 H8 @' O; p0 a2 x+ \
    六、崔氏发祥地:
    2 v  i. d+ Y% F! j/ O+ \----------------------------------------------------------------
    * d0 M: w5 |, n. h: a6 y% g崔氏的发祥地也是崔氏家族兴起的地方,又称郡望或发祥地。历史上崔氏郡望有三,即:清河郡、博陵郡、荥阳郡。由于荥阳归属清河支系,故作崔氏的发祥地为:清河、博陵为崔氏两大郡望。
    ! d# y$ Z; _) C3 @: j# i

    2 k) W8 L: w6 A! {# F" e( I$ X# g+ g) e6 t1 |. q( {; P; Z) s
    八、崔姓分布、排名
    8 t  i! ~. s6 B3 E% `( B, l
    ! ]: V& d# a+ w$ ^) U. ~' e, r$ S       现在我们崔氏的分布与图谱当代崔姓的人口已达到420多万,为全国第五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崔姓人口呈下降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中原地区山东、河南、河北三省的崔姓占崔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辽宁、山西、黑龙江、江苏、陕西、吉林,这六省的崔姓又集中了32%。全国形成了关内冀豫鲁、关外黑吉辽两块崔姓聚集地区。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崔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华北、华中的回迁十分强劲,东北的崔姓迅速增长。崔姓在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崔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鲁豫晋、冀京津、黑吉辽、内蒙古大部、陕西大部、甘肃东端、鄂皖苏北段,崔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4%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5.4%,居住了大约7l%的崔姓人群。在甘肃大部、宁夏、陕西南端、内蒙古中西部、川渝北段、湖北大部、皖苏中部、云南中部,崔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0.6%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4.6%,居住了大约14%的崔姓人群。* G, x5 Q+ U1 y4 I: {
    . w' d2 P5 R3 S4 U7 m
           崔姓在唐朝最为显耀,为宰相者出自清河的有11位,出自博陵的12位。宋朝以后,崔姓分布更为广泛。崔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八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42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4%左右,河南、山东、河北三省的崔姓占崔姓总人口的42%。
    3 O) y  q8 V7 a) {* t- J
    $ ~1 }! W; F8 A# r# L$ I% t6 M1 R      季子的后代一直是齐国的卿大夫,其九世孙崔杼,为齐正卿。崔杼曾立庄公、景公,任右相。其17世孙崔意如,为秦朝大夫,封东莱侯,有二子:伯基、仲牟,此后分支繁衍,人丁兴旺。自汉至宋,官宦不绝。魏晋至唐初,按士族门第排姓氏,或称“崔、卢、王、谢”,或称“崔、卢、李、郑”,均把崔氏列为一等大胜。宋代的《广韵》说崔氏“出清河、博陵二望”。
    # B+ A4 f: Y( P' K9 p4 S
    " {% Y2 Q1 ~5 \       此外,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千余避乱入朝鲜,后发展成为朝鲜族大姓;西晋至唐代,崔氏还分布于今山西、浙江、江苏、广西、安徽、陕西、甘肃等地;宋代以后,崔氏分布地更广,有的于清代以后移居东南亚一些国家。
    2 f: V% F3 X5 l' H1 u : O8 L1 J1 I- o1 s# g
    九、崔氏名人:
    $ W& q. L% @  h" w" o% r" g$ a) C        崔氏对中华文化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人才辈出,史不绝书。东汉有文学家崔骃、书法家崔瑗、政论家崔寔,均为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
    6 T7 e" m4 O  d % U4 m. X! C6 J* r5 ~8 Z
           南北朝时期的崔氏名人大都出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如北魏吏部尚书、白马公崔宏,司徒崔浩,经学家崔灵恩,史学家崔鸿,书法家崔悦。唐代有诗人崔国辅,崔灏,崔护,而且崔姓曾任宰相者多达27人,地位显赫一时。其后,北宋有画家崔白,擅画花竹、禽鸟,还有经学家崔子方。元朝有书画家崔彦辉,明代有名臣崔呈秀、画家崔子忠。清代有学者崔述、经学家崔纪。近代有经学家崔适、央视主持人崔永元、摇滚歌手崔健等。2 q2 Q; B# e* D& H

    ! n8 j% W9 q' \十、崔护《题都城南庄》赏析
    & h6 W" T' d' F8 C$ {: T----------------------------------------------------------------
    ' ]. |/ E3 r# G" {6 b0 Y
    / }$ b3 f4 r, ^8 h% z) r+ G0 e2 K

    3 q+ ]7 M0 k, G" S) d, \

    9 {8 ^# V0 _; K+ I( r0 x/ i  `7 \  Y* v- X$ b. m, z" l

    6 }/ C7 k* ~( {2 [: M  }: s: h4 I0 ?5 f+ j) ?& ?2 \0 i+ {. T6 R
    & h2 `. X2 p0 @3 c! g' c! U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1 收起 理由
    崔志永 + 10 这个帖子不回对不起自己!
    崔京生 + 1 中华崔氏网 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2-5 11: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我们崔氏是高贵的,现代我们更要团结,创造辉煌!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0-22 17: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0-22 17: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0-22 1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家辛苦了,谢谢本家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0-22 19: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0-23 12: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7-27 14:42
  • 发表于 2011-10-24 18: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家辛苦了,谢谢本家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0-26 09: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6:27
  • 发表于 2011-10-27 11: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0-27 13: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崔氏网 有你更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与本站无关,本站不承担由本站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3-11-30 03:46 , Processed in 0.041720 second(s), 18 queries , XCache On.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