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崔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3721|回复: 32

修家谱,千万别没了“谱”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7-21 09:37
  • 发表于 2011-11-5 22: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修家谱,千万别没了“谱”

    % h# P& X" b; P) p. ?$ y# }
      随手翻开一套家谱,几乎总能在首卷找到相关的“义例”或“谱例”,阐述每次编修家谱遵循的原则,有的甚至还详细载明什么人不能入谱等等。然而记者在调查走访中却发现,不少地区家族在实际修谱过程中互相攀比甚至乱傍名人,使修谱变成了“摆谱”,最终修成的家谱“太离谱”。1 A8 l6 S! k) z' a
    0 |3 q  P/ u9 l# i
      大收入谱费建祠堂
    8 x9 @# u# S+ x! Z, Q! ?
    + w! E- ?( o, Y. x% m  有点太离谱

    4 S3 P! s2 a! d) k6 w$ d0 K: \  据了解,目前在省内不少地区修一次家谱就要花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而对于经费的来源,记者了解到除一部分来自于家族内经济实力比较强的企业老板的捐款外,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族内群众的集资或缴纳的入谱费。- e% ?  H+ x( R
    . L2 W; a4 l! b% r2 t9 L' C6 s
      “入谱费必须要交,一般每人5-20元,不交就入不了谱。”采访中有村民这样告诉记者。1 |# k4 _6 r: J# o" X/ I

    6 V! ^' p$ D% t  一套家谱,在几代人的传承续修之后,往往变成十几卷甚至更多卷,家谱修成之后,并不意味着后人都会有一部家谱,如果想要,还必须要向修谱理事会的人员请家谱,而这个费用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
    / ^' Z" \5 N* w( B" L& A) h0 N ( ?) h- N0 }6 K3 k6 r; ?
      随着家谱热的兴起,家庙、祠堂的兴建近年来在各地也甚嚣尘上。坐落于枣庄市峄城区的氶水孙氏祠堂,是氶水孙氏在2001年修完家谱后动工建设的。据介绍,当时修家谱时就花了20万元。当前,济阳县孙耿镇艾家屯的艾氏宗祠也正在积极筹建过程中,“大约需要50-60万元,主要依靠村民的自愿捐款。”该村村委主任告诉记者。
    & i/ f; g9 `  U
    8 M9 h# [! Y8 a  乱傍名人不记录遗传病史
    * a/ _, }( B6 q( @2 c / a2 `- |, t1 V. s7 e+ n
      缺少实用性0 P5 v. k6 ^1 ~; Y

    * K; l4 X4 }* h+ h. `  一般修谱的惯例是: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地区家谱出现了十年一修甚至五年一修的情况,每次都是大手笔大开销,其背后多是攀比心理在作怪。续修家谱本是一个家族根据自身家族人口繁衍、迁徙等材料记录的需要而为,但现在很多修家谱的动机是因为看到别家在修自家不修谱觉得很丢面子,或者是看到别家修得好,要想办法超越等等。1 |! c7 N) e* f" ?" b7 _! n

    ' ~+ g: c& P* N/ y% o  “不少地方家谱修得热热闹闹,却闹出了不少笑话,那就是乱认祖先,傍名人、拉关系。例如,姓赵的总想攀上赵匡胤,姓王的总想认上王羲之,而姓孔的都想成为孔子的第多少代孙等等。其实,现代续修家谱应该突出它的实用性,比如在编修家谱中将家族遗传病史资料详细记录下来,传给后代,就有很好的警示、提醒作用。”原济南大学副校长、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党明德说,但是这一点在很多编修家谱的人看来是讳莫如深的。7 w0 a6 y& s. u! Z! c

    * N8 Q: U0 K* t% o$ O  为争名夺势多次修谱
    0 O! k; K- {' [+ q! Y6 K* Q$ K : E) n  E$ ?& u* M- ^/ |
      实在太功利
    # V  N3 G* e: I6 f3 u3 [5 ?# }' V2 h
    & n2 U) ]6 O& A. i- Y# H# T% a# Y  家谱,原本是单纯书写族人的“平民史册”,但却在演进过程中凭添了许多功利性的因素。最直观的显现莫过于对每个人“史实”的描述的小传。* u; [" [7 h& T. T& H, v

    % f+ j( \2 p: f3 u; N  隐恶扬善,是家谱编修的根本宗旨,除了对家族中出现的英雄人物或文化名人等着墨较多外,不难发现“其他在家族中钱多者或势力强者”,在家谱中也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这几乎已成为家谱编修过程中的“惯例”或“潜规则”。对家族中家支势力强者、对编修工作经济贡献多者大加褒赞、溢美之词,而那些因为不交入谱费或不肖者即在家谱中被除名。
    9 }. P# w5 i. F/ t$ M/ S3 U1 I* t9 m
    $ T1 S4 G  r2 ?0 }& B
      采访中,记者还曾听到过这样一个事例,在胶东某地一个家族内出现了两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一位从政另一位经商,关系也极为紧张。从政的那位首先率领一拨人对家谱做了编修整理,经商的那位族人看过之后,极为恼火,认为对方完全是在贬抑自己而抬高对方,于是又出资请另一拨人重新修了一次家谱。两三年内,这个家族出现了两个版本的家谱,族人跟着折腾了两次,而双方的矛盾却就此更加紧张激化。" c- m- U/ X/ B1 b  }' m, l/ a
    ! S& J( H! I1 M, G4 V
      在不少农村地区,家族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偏远地区,不同家族势力往往盘根错节,而有些别有用心之人就会借着修撰家谱的机会,来强化家族势力、张扬大户威严,傲视政府部门和其他弱势姓氏群众,严重的甚至影响、干扰到基层组织的民主政治建设。
    来源:搜狐5 H- k; ?( T: J3 N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7-21 09:37
  •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23: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宗法制度的体现。在中国古代宗族社会中,家族关系是每个人的核心社会关系,关系到自身的身份认同感。修宗谱与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订族规等共同组成的宗族制度,形成了当时社会最基础的民间自治体系。家谱不仅把同宗凝聚在一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中国古代的道德文明。这一点与外国由宗教来构建社会价值体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1 x: F3 s/ U4 w* l9 }! x( K
      现如今,人不仅有着家族属性,更成其为“社会人”,社会关系愈加重要。不过二者是相得益彰的。现代人重修家谱,就是要理清家族繁衍迁徙脉络,寻求文化认同感,这对社会和谐、凝聚人心很有帮助。. s7 S6 d- S$ P* P& U" {
      在修谱过程中,得到诸多宗亲的热心帮助和支持。大家这么团结齐心协力,真的让我感受到家族的力量和亲情。# I3 T) R7 E& q- a# a. a) m  A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修谱、崔氏历史文化研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一些人欲攀龙附凤,有着强烈的功利心,总想靠傍名人“摆谱”,利用修家谱集资敛财、强化家族势力、以及个人私欲熏心不尊重历史利用、打着“研究”的旗号篡改崔氏历史文化等问题。
    * y: Y' ^% {( D9 e; L7 @  总体而言,修谱、研究不要“摆谱”,更不能“离谱”。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续写家族宗亲根脉,才是兴修家谱的题中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6 06: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6 07: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6 08: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崔氏网 有你更精彩!7 S$ l+ P/ w9 L8 c4 g$ G
    修谱、研究不要“摆谱”,更不能“离谱”。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续写家族宗亲根脉,才是兴修家谱的题中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6 10: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6 12: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7-27 14:42
  • 发表于 2011-11-6 12: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顶!
    2 ~7 G6 @2 G* G8 s' Y / S7 w4 g7 v1 C) P

    # ]# s: {, G# s! T6 ]5 Q 8 O7 U% D* u/ G: z7 t4 k

      b* \7 e% [: ^$ g4 q& i; H 本消息由该成员通过手机发送,体验手机请登录:http://m.chinacui.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6 13: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6 19: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不论是修谱还是历史文化研究都不要“摆谱”,更不能“离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与本站无关,本站不承担由本站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3-11-30 01:46 , Processed in 0.040667 second(s), 15 queries , XCache On.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