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昨天 18:14 |
---|
|
华亭三女三子英烈坟(定稿) 石 文 璋 & {: G( H! q. S# |7 X
3 H* ~+ F9 J: `- ~$ J! M$ \相传唐代宗年间(763—779),华亭县南川来王山右侧的杏树湾有一大户人家,男主人崔瑜在江南做官,女主人郑氏是江南才女,膝下无子,生有3个女儿,杏花年方18岁;桃花年方17岁;梨花年方16岁;自幼习文,兼练武艺,个个精于诗画,武艺精良。是年,崔瑜告假回乡省亲,眼看快到家时,在陕甘交界处大桥村遇土匪抢劫,并提刀要杀害崔瑜及其仆从。在这危难的紧急关头,巧遇从对面山上下来的三名少年带几十名兵丁相救。经双方自我介绍后,三名少年邀崔瑜一行上山到他家歇息,与其父相见。其父白玉,在陕西凤翔州供职,近日回家过年,家有百余训练有素的乡勇。听乡勇报有固关来的土匪出没,遂命三个儿子带乡勇巡视,见崔瑜一行遇险,才急忙相救。崔瑜听后感激不尽,提出与白玉结为金兰之好。白玉大喜过望,遂举行结交仪礼并设宴款待。席间,当崔瑜得知白玉的三个儿子年龄均与自己三个女儿年纪相配,且英武俊秀,文武兼备,品学兼优,又提议两家三个儿女分别结为秦晋之好,白玉夫妇听后十分高兴,便命人准备车马,第二天即带三个儿子及乡勇一同到崔瑜家,让其三子与三女相见。三对男女一见钟情,两家便行大礼,为他们许定终身。次年,吐蕃军队攻克大唐边境,继而攻陷华亭县,欲南下直取长安。崔瑜夫人郑氏临危不惧,指挥各寨人马及自己三个女儿奋力抵抗。经反复拼杀,终因寡不敌众,三姐妹均被生擒。被蕃兵送给可汗。可汗见三姐妹威武不屈,却貌似天仙,遂怜香惜玉,欲纳三姐妹为妾。三姐听后怒火中烧,骂不停口。可汗便命人将姐妹三人拉去强暴蹂躏,在情急之下,大女咬断舌头,连血带肉喷到可汗脸上,被敌立斩;二女猛地向可汗心口一头撞去,同归于尽;三女头撞大树毙命。三姐妹同时香消玉殒。白家三位公子梦见未婚妻满脸是血,并来到床前向他诉说情由后,急忙领兵星夜兼程,赶到杏树湾。见岳母及三姐妹以身殉国的悲壮场景后,悲痛欲绝,遂与蕃兵展开殊死拼杀。在杀死数倍于己的敌兵后,终被吐蕃挑选的弓箭手射死。其父白玉闻讯后,带领大队人马赶来,在千阳附近将准备南犯的敌军全部消灭,为自己三个儿子报了仇,为保大唐立了功。# Z, X/ Y& ]+ @4 M, v
华亭县令在战后紧急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亲自押运救灾物资到神峪大桥村和南川杏树湾,开展抚恤和救灾工作,并向朝庭报告了战争的状况和吐蕃此次进犯华亭烧杀掠抢的罪行,递交了所运物资表册和赈灾计划。+ X' L$ ~! v0 t7 @/ _" o* n2 Q0 @7 b: J
接着,县令带领县衙的相关人员挨门逐户对阵亡将士家属和受害群众家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善后工作,设置了一个专门的机构—安乐堂,用来治疗受伤士兵和收养两个村子里的鳏寡孤独和病患者,同时对这两个村子的战备工作进行了加强和落实。县令又顺应当地民众的要求,为白家三兄弟和崔氏三姐妹分别修了祠堂,树碑立传,青史留名。
+ K1 D/ L* `# t翌年初春,唐代宗经过三年征战,击退吐蕃收复失地后,亲率大军班师路过华亭时,听县令汇报了南川杏树湾崔氏三姐妹和神峪三兄弟率领当地乡勇兵丁英勇抗击吐蕃军队,以身殉国的壮烈事迹后,深受感动,亲率大军与县令星夜赶到南川杏树湾,命军队在山下安营扎寨,他和县令及众将来到三女子坟前进行了凭吊和祭奠。接着他又派一部将带一支人马先行到神峪大桥村祭奠白氏三兄弟和安抚那里的民众。
( S1 s/ e7 f* _! s/ b; C次日天色微明,唐代宗和众将在华亭县令的带领下,骑马沿着杏树湾的山梁向东行走了十多里路,来到了骆驼项梁。一路走来,但见高山纵横,峰峦叠嶂。而他们脚下的这道山梁,就是一道天然的御敌屏障和军事要地,有着非常的重要意义。唐代宗环顾四周,看见遭遇战火焚烧的民房到处都是,民生凋敝,生灵涂炭,他由衷地感谢杏树湾和大桥村的民众忠于国家,浴血奋战,共御外敌的伟大民族主义精神。他要赶快去看望和安抚这里的老百姓,就与众将和华亭县令掉转马头往回赶。刚转过山梁,但见前面一片平坦之地上,大批的乡勇兵丁和老百姓们跪在道路两旁迎接他们。$ V( \4 m5 l" }% k
唐代宗等人见状,急忙下马把大家扶起,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虽然如此,大家还是行了君臣礼节。几位老者又复身下拜说,今天早上,村子里有的人发现山下的河滩里驻扎了绵延几十里的朝庭军队。他们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还有几名起来早的老者发现去年战后曾经来安抚和赈灾的县令,带着一群将领簇拥着一位仪表非凡之人骑马去山梁巡视,料定必是我大唐王师凯旋路过此地,所以族长传话大家到此接驾,望恕失礼之罪。
. x S: ]6 ^ x5 H9 T唐代宗对杏树湾民众在英勇抗击吐蕃的战斗表现出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英雄主义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号召大家学习崔氏三姐妹和白氏三兄弟为国捐躯的榜样,誓死保卫大唐的疆土不容侵犯。接着又鼓励大家化悲痛为力量,同仇敌忾,共御外侮,坚定信心,建设家园。他看着满目疮痍的村庄和衣衫褴褛的百姓,深知吐蕃给百姓造成的灾难和创伤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随即传令下去,让所有将士到百姓家中访贫问苦,把在抗敌战场上阵亡受伤的乡勇兵丁和目前的困难状况分别详细造册登记,并进行抚恤和救济。$ T; w" W+ Y5 G/ `! u
唐代宗和部下及华亭县令经过具体商议后,第二天在南川杏树湾和神峪大桥分别贴出了安民告示:( v9 V2 T/ x0 O
一、华亭南川杏树湾和神峪大桥村的地方武装从即日起一律收编为国家的正式军队。所有从军人员的官兵建制和待遇一律以正式军队的等级为标准。* q& d$ Z7 R$ ^& x
二、对崔氏三姐妹,白氏三兄弟追认为军队属官,在对抗敌战斗中及以后阵亡者,一律官为埋葬,除补发一定的丧葬费外,对家属优加抚恤。. o" t _/ K" [- N
三、对阵亡士兵的后代子孙,收录为官或让其从军,其同居亲属也可录用。对阵亡士兵祖父母、岳父母依倚者,每人每日给粮二升,以终其身;对阵亡者没有子女,但有父母妻子,由当地县衙给其家属连续五年全额支付薪俸,五年后减半发放,直至终身;对于军营中病故的官兵,无子女但有父母或妻子者,给家属发放半额薪俸终身;已故将士的女儿及其外孙女,每月由当地政府给粮一石终身。6 C& A! }4 e4 a* v
四、对华亭境内百姓,一律免去苛捐杂税,实行轻徭薄赋,对杏树湾和大桥村的民众,一律按军人的标准对待,由县府定期发放衣物和粮饷,以期休养生息。
' G+ x! n4 `" r. Z) F' w1 `9 m五、奖励垦荒和增值人口,实行赈灾备荒,兴修水利,大力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军民同舟共济,官府励精图治,以期国无战乱,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安居乐业,长治久安。
( E6 K: m& K; m2 J! l/ {: d次日,唐代宗命部下带领士兵在杏树湾和大桥村分别为崔氏三姐妹和白家三兄弟修建忠烈祠堂,让官兵为当地百姓帮助农耕,修建和修缮房屋半月之久,使战乱遭遇兵燹之灾的破败村庄又焕然一新,重新恢复了生机,到处呈现一片盎然春色。唐代宗看到群众的生活困难已得到基本解决,春耕生产即将结束,南川河水似玉带飘落在山川之间,蜿蜒而下,到处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村子里到处欢声笑语。他认为已经达到预期的目的,对华亭县令的德行才干非常赏识,就把所有善后事宜放心地交与县令,择日班师回朝,到了长安。3 L; l+ P0 r8 S& a+ x
当年,大桥村的百姓把白家兄弟三人埋葬在村前的山梁上,让他们的灵魂时刻注视着陕甘交界的咽喉之地—大桥,当地人们把这三座坟称为“三儿子坟”,把这座山称为“坟山”。: O$ q& s; l* p3 ]& o% A0 m' `
杏树湾的百姓在当年抗击吐蕃战争之后,就把崔氏三姐妹按年龄长幼,依次埋葬在杏树湾前面高大宽阔的山梁上,犹如三座高大雄伟的山峰,巍然屹立在南川崇山峻岭的古战场之巅,雄居天险。当地人们把这座山叫做“来王山”,把这三姐妹的坟叫做“三女子坟”。' O1 F f T* Q
三儿子与三女子的坟虽然相隔几十里,但他们遥遥相望。两地老百姓每到清明节争相上坟,进行祭奠,并逐年加高坟头,愿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每到仲夏季节,他们的坟地上都开满了殷红的石竹花和火红的山丹花,山花烂漫,芬芳远闻,是华亭县东西两处的一大自然景观。/ E3 t; C3 C2 p0 n% V$ N# f- _6 h
6 ` ?& p0 z. B$ q. A* T供稿:华亭县民政局 赵荣华 139933854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