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崔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4|回复: 2

[原创] 崔氏吹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2:34
  • 发表于 2013-10-22 16: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aragraph]
    0 T" K6 C1 X/ J! L; T( @
    , Y3 n2 o! H( S: Z1 }# o; v5 X& V
    7 }3 U# |' c6 K2 J' r- k香河民间吹打乐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字0 T. R# q8 h0 ~! d3 z- F
    , {; I; w8 u7 H" j: N7 v: ~
    (2012-12-22 10:21:52)2 r- C3 p9 ^, m, p* V7 g% l' a$ A
    转载
    # h% N1 ~( H4 b( g/ A: G
    标签:
    + S' R) \, t# e% R3 M" B3 v6 V6 J7 {
    杂谈  b3 y7 w1 g: l8 @' l- r/ z: S

    ( X! G0 ^$ \8 `# H7 u' R

    + M; E, Z7 A. f) x
    0 r! T4 W% `# |7 t& o( R+ t0 Y0 G7 y9 }$ v" @! F  j
    天空高远,旷野无边的香河静谧地吮吸着阳光…… 这时候,你或许会从那铺着一地金光的地方看到披红挂绿的人群和鲜艳似一粒红枣的新娘,看到迎亲的队伍在红砖绿瓦的村口游弋,听到幽幽的吹打乐声,喜庆的音调弥漫在广袤的蓝天下……! j3 g$ }& ^9 p2 q9 y3 Y
        地近京畿,史越千年的香河,当你走进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最深邃的地方,或许就会在那原野的尽头看到一支送殡的队伍。对于一个在土地上滚打一生,最后回归黄土的香河人来说,这时候兴许是一生中最辉煌的释放。大小唢呐、大小锣鼓、笙梆铙钹组成的两班吹鼓手,浩浩荡荡携起一片滚涌如潮般的大悲大恸,漫过天地,漫过人心。; C6 p' v- R% r  F& R
        是的,在香河这块古老厚实的土地上,女人们总是在吹打乐声中从娘家走向婆家,老人寿终正寝,吹打乐曲又会把他们送向这深沉的土地。9 D, i6 k2 y9 m1 J& F# Y2 q
        香河民间吹打乐,伴随着香河人的生生死死,每一次空悬于头顶的那尖利的声音里总蕴含着一次大喜,抑或一次大悲。红事上,吹打乐欢乐着《满天红》、《庆丰年》;白事上,吹打乐啜泣着《小麻籽》、《八条龙》。香河人摆不脱吹打乐,就像摆不脱满身尘土一样。
    8 u" P5 c3 S4 n& b! ]2 L% w    香河的民间吹打乐历史较早,据老辈人讲:香河民间吹打乐均为北京隆国寺所传.香河旧志记载:明初六社四屯,庙会上就有吹打乐演奏.解放前,民间吹打乐多在庙会,进香,婚丧中演奏.解放后,民间吹打乐多在年节或庆祝活动中演奏,以活跃节庆气氛.近年来,民间吹打乐多是乡村家庭中婚丧大事请吹打班演奏. 香河民间吹打乐,又名"响器班",以吹管乐器为主,配以笙,管,笛,箫等伴奏乐器,配以锣,鼓,钗,铙,钹等打击乐器.演奏形式生动活泼,,演奏曲目丰富多彩,音乐格调清新刚健,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喜庆丰收都要请民间吹打乐前来助兴.0 M7 Z' U* E) |; F- B
        香河民间吹打乐组织,多为家族世代传席,一个家族为一个乐班.班头一般为乐班主奏(主用唢呐,管子,笙)也是乐班中音乐造诣最深者.一个乐班六至十几人不等,常用的乐器有唢呐,笙,单管,双管,小鼓,云锣,铙,钹等. 香河县吹打乐学的人不多,常见于父子、兄弟式的世袭相传。传统的“工尺过玉口”的口授方式,这种手抄本“工尺谱”与其正规式的传谱确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不经师傅口传一番,无法运用,虽有“工尺谱”之骨架,但仍有一定程度的即兴性,故演奏时繁简有别,同一曲牌,往往由于时代、区域、师承等各种因素,而使吹打乐曲吹奏起来各不相同。如《天鹅戏水》《山坡羊》《拿天鹅》,有的引子、结束句,大小吹高低分奏,甚至调式、调性也完全不同,只有骨架或中间部分相同。锣鼓的使用,音型、节奏、旋律的发展及其运用,均有共同之点,但各具特色。
    2 z9 O4 w% C7 ~3 w* k+ E   香河民间吹打乐组织具有代表性的有:香河县淑阳镇西南街村王氏吹歌,香河县将辛屯镇五百户村张氏吹歌,香河县刘宋镇辛立屯村孙氏吹歌,香河县渠口镇店子务村崔氏吹歌.以上民间艺人都有三至五代的从艺历史.艺人们始终活跃在京东地带,从事民乐表演及艺术传承.
    ; V# [; t: Z  s) V  d  s9 g6 a- F   香河民间吹打乐最具特色的要以香河县淑阳镇西南街村王氏吹歌为代表.王氏吹歌创始人王真人生于1875年,7岁拜北京隆国寺主持为师,学习唢呐,管子演奏,于清朝末年进宫演奏,并把所学技艺全部传授次子王希真,艺名小王三.王希真生于1903年,在其父严格管教和自己刻苦努力下,8岁时便享誉京东八县,成为首屈一指的民乐高人.王氏吹歌第三代传人王顺,生于1927年,自幼跟随父亲王希真学习唢呐,管子,笛子演奏,后又拜艺人孙守忠为师,对各种民间乐器都能熟练演奏.是民乐界不可多得的人才.1950年曾任天津评剧院特邀教师,为鲜灵霞,李文芳等著名演员伴奏.还参加过电影<<包公三勘蝴蝶梦>>的演奏.王顺多次参加省市县的汇演,吹奏的<<天鹅戏水>>曾在河北省电台,中央电台和国际电台播放,被河北省命名为"农民音乐家".1964年,王顺为发展传承民间吹打艺术,回家组建"香河县民间吹打乐班",并于次子王凤奎改编整理了唢呐管子民间经典曲目几十首,代表作有<<翠竹帘>>,<<大三保>>,<<小跳神>>等,使其民间经典曲目得以流传.王氏吹歌第四代传人王凤奎,王凤祥乃是京东著名唢呐演奏大家,更是德高望重,家喻户晓的民间艺术人才.王氏吹歌第五代传人王新影,王新林,王双林他们从父辈手中接过民间传承的重担,始终活跃在民间及各种文艺演出活动中.王新影的唢呐演奏堪称一绝,他用一只唢呐把各种曲目演奏得炉火纯青,并把民乐与各大院校团体融合,先后为我国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刘萍等名家伴奏多次,获得国内多项大奖.王新林,王双林他们现在每天还在组织民间吹打艺人,为大众百姓服务演出,并在业余时间培养王氏吹歌第六代传人王巍然.
    % P; _1 d% j1 D) a3 p& J; [1 o    香河民间吹打乐在演奏曲目和演奏风格上,分"粗吹锣鼓"与“细吹锣鼓”两类。粗吹锣鼓,粗吹粗打,声势浩大,雄壮热烈,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多用大锣鼓及唢呐、管、长笛等乐器。代表性曲目有《拿天鹅》、《太原景》等。细吹锣鼓,细吹粗打,声色细腻,乐曲婉转,具有丰富多变的艺术色彩.常用唢呐主吹并配以云锣,小鼓,有时吹中辅以丝弦,代表性曲目有《满天红》,《山东酒》等.吹打乐的演奏一般可分为“坐乐”与“行乐”两种。坐乐演奏于室内,行乐演奏于室外,特别是在道路行进。坐乐与行乐不仅方式不同,而且所奏乐曲也有所区别。坐乐一般演奏全套乐曲,所需时间很长;行乐一般只奏全套的部分乐曲,所需时间较短。另外坐乐、行乐的坐次队列也有所不同,坐乐队列以吹管乐器辅以弦乐在堂前呈八字形摆开,所有锣鼓打乐成一字形坐于堂后;而行乐队列则排成两列纵队,锣鼓打乐在前,吹乐在后,不辅弦索。
    ! \- Y- ~2 \  ~* H% _1 _* [    香河民间吹打乐有四个特点;一是粗,风格粗犷,曲调少用细致装饰。乐队常采用粗吹、粗打乐器。二是长,乐曲篇幅长大,尤其是坐乐形式,常奏长篇大套乐曲。三是宏,音乐多表现宏伟壮阔、磅礴浩大的气势。四是大,人数众多,常作大型演奏。在民间吹打乐合奏之中,“吹”有时由单独的吹管乐器组成,如唢呐、管子、笛、箫等。有的则是以吹管乐为主、丝弦乐为辅的组合.吹打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成为城乡人民表露喜、怒、哀、乐、感、憎的艺术手段,深受群众喜闻乐见。使它与民间大量民俗话动关系紧密,不可分割,成为城乡人民民俗生活的组成部分.
    3 Q# m  w' ~6 g$ o2 ]    香河吹打乐曲热闹、火红,艺人们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演奏技巧.
    + m  M3 Y) I  M8 \    香河吹打乐曲中持吹者,高音声不麻,低音色不浊,“逐工”不犯调,换气不失音.唢呐为持吹者中首席,唢呐又名喇叭,让气息均匀通过唢呐哨片,发出纯正,饱满,洪亮的音色.唢呐比较常用的演奏方法是"丹田呼吸法",在吸气时,小腹向里收缩,胸部肋骨向外扩张,吸气时要多要快,吐气时要少要慢要稳.在唢呐演奏时演员常用的还有"循环换气法",它的方法是用小腹的力量控制呼吸,吸气用鼻,呼气用口,使气息向上运行,然后将气息逐渐排除,很好的保持长音的持续.演奏中分为齿颤音和指颤音,齿颤音是用下面牙齿轻轻颤动唢哨发出声音;指颤音也叫"指花",常用来表现欢快,热烈的情绪,能够明显的听出两个近音迅速交替出现,交替动作迅速,音色变换清晰.唢呐的花舌演奏,俗称打嘟噜,是用舌尖在口腔中快速震动,演奏出连续而频率快速的断奏.营造出一种欢快热烈的音乐效果,如<<百鸟朝凤>>中许多地方就是运用花舌来模仿鸟的叫声.唢呐的双吐,三吐是用来完成连续快速分奏的技巧,手指和舌尖的配合很关键,还有上滑音,下滑音等.艺人们在演奏民间乐器的同时,还不断的创新唢呐的演奏形式.用牛角配以哨片,模仿人们的"说""唱""笑"等,或用自制的金属铜片制成口哨,含在口中,共同演绎出精彩绝伦的曲目,如河北吹歌<<打枣>>.在演奏中,艺人们还创新出新的演奏形式,如一人同时吹奏两支唢呐;如用十几米长的皮管子吹唢呐,把唢呐哨片接入皮管子,艺人们在皮管子一端演奏,时而用鼻,时而用嘴,如同一条长龙在空中飞舞.诸种高超技巧,显示出艺人娴熟的演奏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香河县吹打乐曲中管子的演奏节奏稳而准,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吞吐,换指,按音,打音都十分讲究,有时使用的还是双管,两根粗细长短完全不一样的管子演奏,音调委婉动听,荡气回肠,弱而不虚,强而不燥.演奏时按任务性格剧情变换乐调,把听众引入剧情之中,调动听众的喜怒哀乐.
    5 y3 E, Z1 X+ q    香河吹打乐曲中掌鼓者,手执双锤,楗花明晰,鼓音明朗,板眼稳扎,滚似流水,稀密相间,“招头”(每每要开始、换曲、结束,指挥的鼓点都有不同表示)清晰,起落跌宕。吹打乐曲中掌鼓者,不仅负有指挥之职,负责掌握演奏的节奏、情绪,而且他的击鼓也是花样迭出,令人击节。一个好的鼓师,不仅熟知各套乐曲,而且击技高超,可单击、连击、轻点、重擂、击边、刮边、鼓键互击。鼓师可靠他纯熟的击技,打出各种鼓乐。令听众心跳耳热,激动不已。打击乐中的锣镲,不仅声音嘹亮,而且上下翻动金光闪耀,气氛煞为壮观。锣镲的演奏者,可随着乐曲的情绪,或坐或站或跳,打到高潮处、忘情时,则把手中的锣镲高高抛向空中,随手轻轻接来,正好赶上下一个演奏节拍。这时也往往是观(听)众被撩拨的情绪沸腾之时,随着乐器高高抛向空中而连连鼓掌喝彩。
    8 r9 f" ?6 K6 u6 _' z$ \$ S' \    香河吹打乐曲中执金者,锣缠铙、铙缠锣,相济交替,节奏、音响繁简有变,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香河县吹打乐曲演奏中最具观赏性的要数云锣.香河县吹打乐曲中云锣演奏独创出"飞天云锣"演奏方式.云锣手孙宝田表演的"燕子飞",能把云锣抛起两丈高,扔上接下,但节奏敲击准确而不混乱.他的"仙人过桥"是用一根白绳,一头用手拽住,另一头用嘴叼住,再用木圆球或乒乓球放在线上,云锣柄底放在圆球上,随着敲击的乐曲,云锣在球上旋转,犹如走马灯."尖顶球"演奏更有超群的特色,是用两头削尖的七寸长的木棍支撑表演,演奏时圆球放在手掌,木棍一头的尖部立在球上,另一头尖部顶着云锣把柄底部,云锣上设有五个花盘,盘上放有油花纸,点燃纸花后,开始耍打。花盘在上边飞转,曲子打得流畅动听,快而不乱,技巧超群。此时观众无不屏气悬心,有时而喝彩四起,其气氛极为欢快。吹打乐中锣鼓为低音式节奏型的伴奏。即不管吹奏的旋律如何变化,锣鼓节奏始终不变。这种用法最为普遍常见,它可突出主旋律。唢呐的旋律与锣鼓节奏的非同步(有时连同步并用,但这种使用是短暂的),由于打破了同步节奏的行进,而使音响更丰满、浑厚、突出,并增加“热闹”的气氛。香河县吹打乐多数情况下是用两支唢呐(一大一小),也许是民谚中所说“好事逢双”的缘故吧。两只唢呐除了可产生支声、和声效果外,有的时候是大、小各一出现。也可能因为吹奏时间过长,尽管艺人技高,可以自由充分地换气,而同用两只琐呐则使他们在吹奏时更有一拍、二拍或者半拍的间隙,一瞬而息,有力发挥。因此,艺人们在实践总结施行着“你停我吹、你吹我停、你繁我简、你简我繁”的接腔吹奏原则。执金者也根据这一原则,施展着“小器”(小锣小钹)、“大器”(大锣大钹)交织相伴的通过长年累月实践所证行而有效的演奏方式。它既改变了同时一打(一吹)到底致使你疲我累,又丰富了曲调的表现手法和韵味,甚至有时出现吹腔上的复调支声或者简易和声,使得曲调丰满,吹奏不疲,听者不乏,其乐无穷。乐曲的头尾相碰,这种方法多见于乐曲终了或转入另外曲牌,锣鼓接腔时使用,即乐曲的终止小节便是锣鼓开始小节。这样一来,使得逐一曲牌如“串珠式”地有机连贯起来,融为一体,使“吹”与“打”水乳相融,凝聚难分,从而增加音响的厚度和立体感。吹打乐不仅展示出民间艺人娴熟的技能,还可获得丰富的写作技巧。对于锣鼓音响的运用,其共同点都是烘托气氛,给人一种热烈之感。一般来说唢呐旋律吹奏时,绝大多数是用大锣大钹(铙)的音响伴奏,在整个吹奏过程中,伴随旋律出现的很少用重型锣鼓音响,相反是轻型的小锣小钹做节拍式的伴奏,加上中板或小快板的演奏速度,使得曲调更为清澈活泼。然而,在乐曲开始时常见高音区、长音和自由散板式的音调,掺入密集的锣鼓,致使热闹非凡,别有一番意趣。铙缠锣、锣缠铙是民间艺人对锣鼓经使用的两种方法的概括。铙缠锣就是铙跟着锣而下,即锣鼓经七匡七匡七匡七匡……的打法;锣缠铙则为锣跟着铙而下,即锣鼓经匡七匡七匡七匡七……的打法。由于两种打击法的不同,伴随曲调旋律进行往往出现旋律重音和节奏(锣鼓)重音的交错(当然也有统一的时候)。这样,便造成了两种不同节奏重音上的矛盾。另一种是旋律重音(强拍)和节奏重音(锣音)的统一性。即强拍(次强拍或强拍位置)上出现强音。这似乎更合乎人们的强弱分明的接受习惯。而强拍(次强拍或强拍位置)上出现铙声,弱拍(弱拍位置)相反出现人们感觉上的重音锣响,使得音响上的剧烈化,这种打破常规的用法因其打破人们的心理平衡,更为新鲜。故铙缠锣、锣缠铙均可达到“相生”、“相克”之效果。柔托刚,使刚更强劲;刚衬柔,使柔更舒展。吹打乐旋律的处理,锣鼓经的使用,均体现了这一原则。轻重、稀密、快慢相互对置。热烈欢闹曲调相伴的也是较热闹的锣鼓,但是,随着曲调发展的需要,锣鼓改变了七匡七匡七七匡的打法,采用的是“铙缠锣”“匡七匡七七”每拍一锣的不断反复,突出了节拍节奏重音,更加热烈、激进向上、推出高潮。然后转入板打节奏的伴行,使得“轻重”对比鲜明,获得奇特效果。
    + O8 H& ^/ ~1 J; k8 Y, Z( g6 x, d     香河吹打乐已经深深溶入这块平原的每一粒褐的色尘土里去了!那雄性的,尖利的、百折不回的吹打乐曲声如香河人民钢硬的脊骨扛起的香河改革开放的涛声,永远都震撼着这块广阔的土地!
    $ _7 O7 E+ x, [# J
    % Q+ P. @4 N, Y% R/ S4 z-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2:34
  •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16: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6-6 22:03
  • 发表于 2013-10-22 18: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