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崔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8|回复: 1

博陵崔氏与博陵安平墓群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8-5 15:00
  • 发表于 2015-6-1 18: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代的《广韵》说,崔氏“出清河、博陵二望”。博陵崔氏是一个历经千年不衰的名门望族。自汉至宋,博陵崔氏家族先后出了二十多位宰相,将军、侍郎以上官员上百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不可胜数。崔州平则只是这个家族灿烂星辰中的一颗。 : R1 ]9 r; u- z/ V$ ^) X) E
           博陵本为陵名,现在安平境内仍遗有崔氏家族的庞大墓群。后由陵名转为郡名,始于东汉。《后汉书·桓帝纪》载:“(和平二年)五月辛卯,葬孝崇皇后于博陵。”东汉本初元年置博陵郡,治所在蠡吾,即今天的河北蠡县。汉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博陵郡徙治安平,即今天的河北安平县。汉献帝建安年间,罢博陵郡,归于安平县。西晋武帝泰始元年,置博陵国,治所仍在安平。宋人欧阳忞著《舆地广记》中说“晋改博陵为博陆。”北魏复改为博陵郡,隶属于定州。当时的定州管领中山、常山、钜鹿、博陵、北平五郡。博陵郡辖饶阳、安平、深泽、安国四县,治所在安平。直至北周,少有变更。隋时,废北齐在安平所设博陵郡。 7 |% p/ Z1 a. ~
          唐杜佑《通典·州郡·博陵郡》中说:“炀帝初置博陵郡,后改为高阳郡。大唐为定州,或为博陵郡。”自唐以后,博陵之称专属定州。主要房支:

    1 S, P; p2 g5 h/ ^" G# t- _, \' L      博陵安平房,东汉西河太守崔钧十世孙崔昂的后裔,号为博陵安平房 ( C0 |$ u2 p4 f/ ^
          博陵大房,前燕秘书监崔懿长子钜鹿县令崔遇的后裔,号为博陵大房
    & U5 Z: T9 D8 G      博陵第二房,前燕秘书监崔懿第二子饶阳县令、博陵太守崔琨的后裔,号为博陵第二房
    0 |- n5 Z8 R! ~/ _6 H5 i1 k9 U* H      博陵第三房,前燕秘书监崔懿第三子崔格的后裔,号为博陵第三房 3 m: |# v5 I/ d3 S  w8 Z
          博陵第四房,前燕秘书监崔懿第四子崔邈的后裔,号为博陵第四房
    $ s/ E( H; ^& P: i7 L6 l& B      博陵第五房,前燕秘书监崔懿第五子秀才崔殊的后裔,号为博陵第五房
    6 b+ W$ G6 o; S( `' X4 b      博陵第六房,前燕秘书监崔懿第六子崔怡、第七子崔豹、第八子崔侃的后裔,合称博陵第六房
    - I( N* L% e# I1 p      由此可见,博陵郡在历史上几经存废,名称几经更迭,管辖范围几经扩减,治所几经迁移。但大体上所辖区域在历史上的河间国与中山国之间。即今天河北的安平、饶阳、深州、深泽、高阳、蠡县、博野、安国、定州一带。博陵的治所,东汉时在今天的蠡县或博野,晋至北齐时在今天的安平,隋时在今天的深州,隋唐以后在今天的定州。而博陵崔氏的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安平一带,因此,史书上多称博陵崔氏的后人为“博陵安平人”。
    2 t, G4 n0 x0 c$ l( A9 U       秦汉时,季子后裔崔意如任秦国(都今陕西咸阳)大夫,封东莱侯。到了汉朝,崔业袭爵,居于清河。崔业的弟弟崔仲牟,则另居于博陵安平,后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此即为博陵崔氏之始。
    - O4 I* R# w3 u! d6 R( y       东汉以后,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俱为山东望族,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李郑王”。南北朝时,博陵崔氏为第一等的高门大族。至唐朝初年,全国郡姓中位居首列的五姓七家中,崔姓占了两家,即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
    ) G: w% V1 t+ Q% k# j       唐初,按士族门第排姓氏,称“崔、卢、李、郑、王”均为一流士族。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时,依习惯把崔氏列为第一大姓,唐太宗知道后大怒,说:崔氏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后来唐政府下令改皇室李姓为第一,皇戚族长孙氏列第二,崔姓及其他山东士族列第三。 0 ]& _/ Q+ o- |! c: o4 C
          博陵崔氏自汉至宋,高官显宦不断。其中最有名的是唐代的崔玄暐,曾参与“神龙政变”,逼迫周皇武则天退位,迎立中宗李显复位,恢复唐国号。崔玄暐后被封为博陵郡王、与张柬之、桓彦范、袁恕己、敬晖一起被时人称为“五王”。宋代的《广韵》说崔氏“出清河、博陵二望”。 7 l- L/ U; P6 n+ k' o0 _( ~5 s
           史载,崔氏“自汉迄唐蜚声延誉,甚盛益兴,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并为千年旧族……闻人达士先后相望也。”自汉至宋,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博陵及清河崔氏高官显宦不绝。南北朝时,崔氏(包括清河崔氏)为相者竟有十人,获得爵位者二十六人;累至盛唐,为相者竟不可思议的多达二十七人,朝野五品以上官员400余人,堪为一时之盛,其他家族无出其右。因此崔姓也被称为“宰相之姓”。当时民间流传有“崔家丑女不愁嫁,皇家公主嫁却愁”的说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北朝及盛唐的历史,有相当一部分是崔氏人写就的,成为一方郡望自在情理之中。崔氏家族的这些故事,都被后人传为佳话。正是这个家家族有着不少秉持忠孝、刚正耿直、为民请命的人物,才使得这个家族能够以人格立足于世,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 + m: ~7 N9 \" G5 W
          崔氏家族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可以说人才辈出,史不绝书。东汉有文学家崔骃、书法家崔瑗、政论家崔寔,均是博陵安平人。南北朝时期的崔氏名人大都出自清河东武城,如北魏吏部尚书、白马公崔宏,司徒崔浩,经学家崔灵恩,史学家崔鸿,书法家崔悦。唐代有诗人崔国辅,崔灏,崔护,政治家崔仁师、崔玄暐、崔琳等,地位显赫一时。其后,北宋有画家崔白,擅画花竹、禽鸟,还有经学家崔子方。元朝有书画家崔彦辉,明代有名臣崔呈秀、画家崔子忠。清代有学者崔述、经学家崔纪。近代有经学家崔适。
    0 J) \. P1 N" o, |9 [      博陵崔氏墓群,多集中在安平县东黄城村一带。按照崔氏家族死后多归葬故里的习俗,现在崔氏的集聚地附近遗存的古墓很多。在安平县东黄城村东南500米处,有东汉崔寔墓,也称崔公墓。崔寔墓往东100米处,有北魏崔敬邑墓。另有清代崔成轩墓。此外,附近还有封土大小不等、不知姓名的几十座历代古墓冢。整个墓群占地面积约有两万五千多平方米。现在,安平县东黄城墓群已被河北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C4 \1 B: u4 v  L4 n9 m: F
          【链接】清河崔氏 8 C+ s1 j5 S; g- u; T
          清河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大族。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南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在北方后魏把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王崔卢李郑。至唐代开国有五姓七家之说崔氏仍立其中。主要房支: # ?. h6 B! ?9 V- [: P! k4 c4 U
          郑州崔氏,北魏郢州刺史崔蔚定居于荥阳,其后代号为郑州崔氏。
    7 ]$ _/ x8 `% P( c* C' M
          许州鄢陵房,崔蔚幼子崔彧居于鄢陵,别出一房号为许州鄢陵房。
    5 `, s' t; D1 W! }# b      南祖崔氏,包括三个支系:乌水房,崔旷随慕容德南渡黄河,定居于齐郡的乌水,其后代号为乌水房。北魏冀州刺史崔群定居于蓝田县,其后代号为南祖崔氏。北魏秘书监、留后吏部尚书崔逞第五子崔祎四世孙崔溉,其后代也号为南祖崔氏。 7 J- v6 L+ R! e- \4 N
          清河大房,北魏度支、七兵、殿中三尚书崔休的后代号为清河大房。 " t) T6 a) B1 J! x
          清河小房,崔休之弟北魏太子舍人、乐安太守崔夤的后代号为清河小房。   k2 L7 h( d; i7 A3 k/ H  c0 K
          清河青州房,刘宋泰山太守崔辑迁居青州,其后代号为清河青州房。 . T: D( j' w8 x7 u+ ^% j' S
          崔氏家族南迁,主要是崔业的八世孙崔密一支。崔密有二子:长子崔霸,次子崔琰。这一系大致从崔琰发迹,到北魏初年势力很盛。崔霸一支不太兴旺。崔琰,字季珪,曾任曹魏时尚书、中尉。崔琰有二子:崔谅、崔钦。 : ?$ J  o; [* A; a6 G
          崔谅,曾任晋中书令,谅子崔遇为后赵特进;崔遇之子崔瑜,为黄门郎,崔瑜之子崔逞,曾任前秦齐郡太守、北魏御史中丞等职。崔逞有七子:二子早亡,另外五个儿子中又以崔諲、崔祎、崔颐较为有名。崔諲在刘宋占据山东时期,曾任青、冀二州刺史。崔祎曾在刘宋为官,北魏占据青、齐后,崔祎之孙相如进入北魏,曾考举冀州秀才。崔颐起初曾任北魏太子洗马,后又升至散骑常侍,再后来又被魏太武帝任命为冀州刺史。
    9 h2 W* G8 c" [" ~7 b9 M' q      崔钦,这一支被称为清河青州房。崔钦之子崔京,崔京之孙崔琼,崔琼之子崔辑。崔琼曾担任慕容垂的车骑属。崔辑时,随慕容氏南迁青州,崔辑曾任刘宋泰山太守。崔辑有二个儿子,长子修之,次子目连,庶子崔道固。崔修之之子元孙曾担任刘宋尚书郎。元孙之子崔亮,少年时丧父,先随母亲房氏投依了叔祖崔道固,北魏平三齐后,又被迁往桑乾。后来得到李冲的赏识,被推荐为中书博士。崔目连之子僧祐,曾担任刘宋辅国将军,后降北魏。他的弟弟僧渊,曾担任北魏南青州刺史。崔道固先在刘宋为官,担任徐、兖二州刺史从事,后又先后担任过冀州刺史、徐州刺史等职。后来降北魏后,担任平齐郡的太守。
    8 }- u3 z& o) I  v5 U2 a/ p- I       天兴二年(公元399年),道武帝拓跋硅杀崔逞,崔逞诸子大多逃亡到南方做官。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太武帝拓跋焘杀崔浩,并尽杀其族人。所以此后所说的清河崔氏,主要是指崔逞南逃诸子后裔与灵茂的后裔,而崔浩的后裔情况后人知道得很少。灵茂后裔从灵茂之子稚宝担任北魏祠部郎中开始,才在北方政权做官。 + [) Z7 d8 Y! q& ~0 y
          清河崔氏后长仕北朝,其中崔浩历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北朝隋唐时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五姓七家”。
    7 Q) U! J) V( @! d      唐代,崔氏仍然显赫,有23人做过宰相。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唐太宗知后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下令改以皇室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与其他山东士族列第三。虽然如此,崔氏仍为士族高门。
    6 l; D. |: y' s  N1 O5 E- H      清河崔氏,曾分出一支为博陵崔氏,也为隋唐著名士族之一。
    + @4 V% S/ o' b; b- |- Q4 b1 p      到了后唐时期,科举取士的制度逐渐取代“九品中正制”,世族大家逐渐失去了皇权的庇护,同时随着后唐国家的分裂和战乱,特别是黄巢大起义的打击下,整个魏晋以来形成的社会制度支离破碎,于是清河崔氏与其他士族的势力基本上也随之消亡了。 (贾占安 收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2:37
  • 发表于 2015-6-1 20: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家辛苦了,谢谢本家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