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崔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3|回复: 0

崔东洲身在官宦思远乡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 小时前
  • 发表于 2016-3-17 10: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崔东洲:身在官宦思远乡---摘自《南通元素》杂志
    * |, q2 p# s" `/ T  D
    ' F1 @8 `# {2 N
    - H6 B' m, J) [/ n0 ~ 阿嚏 2012-12-14 14:46:04
    ; U$ g/ u9 t8 z: F3 M7 q& o( u) Y+ g6 f
    8 N6 z/ }. e: F7 h
    崔桐的名字,即使放在他的“原产地”海门,也是知者不多。尽管他是南通地区少有的探花,尽管他名载《明史》,但在娱乐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对敦厚方正的形象似乎很不感兴趣。试想,李笠翁要是不讲究吃喝玩乐,冒辟疆若是没有和董小宛的风花雪月,只怕也会籍籍无名下去。五百年后的今天,尽管崔东洲的名声已不再响亮,但我们仍能发现他身处案牍间的那依旧鲜亮的思乡之情,在故纸堆中,熠熠发光……
    / h+ u( R0 Q5 p. E4 H1 h" t2 S* y8 c

    ) ?) t( y% o+ \# J& P0 r《南通元素》:虽为海门人,但您常年在朝廷为官,公务繁忙。尽管如此,您对家乡念念不忘,编撰《嘉靖海门县志》。此外,我们发现您的著作中每每流露思乡、忧乡之情,可以给我们具体讲讲吗?  s( B/ ^7 a& U- O# f
    崔东洲:海门古称沃土,负海而襟江,地属扬州。有次我在洞庭湖边,望着浩瀚湖水,看着夕阳斜照,一派渺渺茫茫,对着长天,我想起同样波澜壮阔的海门,眼前似乎浮现出那海云、沙鹤、桂丛,十分清幽。我忍不住想骑鹤飞至海门。我将此情此景记录下来,寄给友人姜海厓,向他诉说。1 P6 P' h" u. z/ J4 H; Y& W; [6 T
    海门不仅是个风光秀丽的地方,也是个多灾多难的所在,经常遭遇大风洪潮。己亥七月三日,大潮袭击海门,海门东部人产荡尽,屋中栋梁浮在水上,人群牛羊一起哀号,这种场景,谁见了听了能不悲哀?何况是我故里。
    5 `2 ]' A0 _. g$ B: V3 o' H6 T) }
    1 K+ c8 z% I8 O% Q9 n$ U6 V
      f( t7 ^8 o. E: M《南通元素》:海门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海门的特殊风情,有江风海韵,亦有洪波怒潮。生在海门的人们虽受灾害,却始终驻守在这片土地。他们是怎样顺应环境的呢?$ F6 R: N  B3 N  F8 W# r# ?" T4 b
    崔东洲:海门是维扬的东疆,受自然威胁十分严重,为此,五代迄今邑治共迁徙三次。赵宋范文正公在西溪(注:东台古镇)时谋筑捍海堤,自泰州抵于通州,沈公起(注:海门北宋知县沈起)命令续范堤而东抵吕四。二堤蜒蜿有数百里,百姓因此减轻受害。待到洪武年间,坍塌已久,风涛遂至。嘉靖已亥海门再度受灾,众人商议修筑堤坝,最后却不曾执行。使君陈行庵见了十分焦急,与杨使君等一道筹谋,诉于郡守韩一佑,韩君很是赞同,发文令修筑。共花费一万九千两有余,到庚戌冬十二月,海门的吕四、余东、余中、余西、金沙,通州的西亭、石港,如皋的掘港、马塘,泰州的草堰都修筑完毕。其中海门范围的有二万零八百余丈长,高有一丈。民众赖此生存。
    7 U/ G$ o3 I; p! t7 W3 R; m9 e+ |; S5 z9 v4 ]6 N
    / b' q+ @* E& `
    《南通元素》:您是土生土长的海门人,您的出名也使崔氏宗族在海门闻名。请问您的宗族在海门有着怎样的历史?
    4 ~! a) g" T) L$ }1 W1 U崔东洲:崔氏自赵宋南渡以后便世居海门,从先祖八五公至我共十世。家中世代为官,曾祖故为山东布政司都事,祖父天顺间亦曾为布政司都事,成化二年,父为天台县承。为宦期间都不在海门。尽管如此,崔氏根在海门。孔子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父亲和宗伯曾经记录一些家族资料,但未成书。族叔祖竹鹤翁也曾画祖上图谱,我阅后便有志整理族谱。族谱不仅是用来溯本追源的,也是扬善警恶的,若记录孝子,则让那些父子不合的重归于好;若记录轻财好义者,贪吝的人就会体恤人;若记录显贵者,就让孱懦者见了增加豪气。承上启下,族谱意义所在。
    2 l5 H/ W9 X" I5 k
    9 c( r8 K% q6 B5 r! q0 E. S# ~. T; K: _$ V; S. Y
    《南通元素》:谈到您的祖上与亲人,也可以论述一下故交。您的友人同僚颇多,每当离别,总赠予对方诗文。请问在海门与南通也有这样的故人吗?5 o0 v: e" O4 i; A8 E5 \2 F- X
    崔东洲:曾在海门做官的姜讷斋是我好友。他公务之余每每与我相谈。说话和颜悦色,俨然淑人君子。他常常感叹海门人才命运不达,竭力举荐。后来他突然要回归故里,众人留之不得。而我知道他是个高士,不念功名富贵,劝大家不要强留,我作《送姜讷斋少尹致政归西安序》以追念他。
    % q; q  l/ t5 ?, l我还要提一下通州处士龚汝达。他祖上本为海陵人,元末兵乱时东徙通州。处士体貌魁梧,慷慨有大志,非儒生墨士所能及。性孝友,义施舍。父亲去世三十年,每到忌辰,闭门悲戚。赡养老母,与兄弟姐妹相处十分融洽,有妹早年守寡,处士则接济了她四十年。不爱横财,曾拾得石港王某遗金,找得失主送还。为人颇能自娱,常独处观古书,晚年喜宾客,置乡社,每在醉花下徜徉高歌,时人称为“隐君子之乐”。性格通达,临去世时,并不忧伤,只叮嘱儿子“孝汝母,勤汝业”。一生虽为布衣,而安之若素,自行其乐。诸公特请我为之作墓志铭,我遂欣然从之。
    1 q& H2 h# H" {' b) T/ s. d  {5 M1 K8 k( g8 ]) S, ~: _; G
    ' i9 B7 X: m9 F9 ?
    《南通元素》:您官至礼部右侍郎,但因性格刚直,多次蒙难。屡屡辞职告归。韩退之《送杨少尹序》中称杨少尹“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说他辞归乡里是明智的,尊他为“乡先生”。而您也是七十回归海门,是身在官宦中的士大夫所难以企及的。
    + t* N; V3 t+ `' T+ T崔东洲:我本奉职太愚,自处太高,操持太执,语言太直。因谏南巡,跪阙下,受杖夺俸。回乡是我的希望。曾南归经镇江江上,作《思亲操》,内云“东顾兮数星,心惝怳兮踟蹰,胡不归兮岁徂”。七十回乡,以终天年。重归故里,指着某棵树对人们说:“这是我先人种植的树。”指着某片河水说:“我年少时曾在这里垂钓。”这真是人生中的乐事啊!, |$ y( J8 U- A0 U% [+ E/ u
    % i* |& j! s- Y$ g: U6 x
    4 m  K, f$ v4 J1 |2 L& w' \7 S
    《南通元素》:身在官宦思远乡,身在桑梓心坦荡。故土,是我们抹不去的温柔场。) t6 k1 M, ^# t9 u8 }( N' q* u
    , N  q" Y: K3 g5 L  S
    (本文形式纯属虚构)
    : q9 D& Y$ U7 o: I8 U+ D$ E+ x0 z$ Q1 [0 K" M2 o5 f

    % `$ ?* R; T. J. W( n3 s4 c# a崔桐(1479~?)字来凤,号东洲。海门人。《明史》有合传。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乡试第一,授编修。武宗议南巡,上疏力谏,被廷杖。嘉靖中,终礼部右侍郎。- ^) B2 }" c/ u& S
    著有《东洲集》二十卷,续集十卷,(《四库总目》、《明史·艺文志》称有《东洲集》四十卷,未说明续集)行于世。所编撰的《嘉靖海门县志》是海门第一部县志。同时在书法史上亦有盛名。
    5 A( s' Y* P8 q- N. G/ x( B2 U张謇曾盛赞崔桐为“风节著于史传,为吾乡耆旧之冠”,又表示“有明一代之史,微先生则吾州几无厕名列传之间者”。可见崔桐在南通、海门古今名人中的特殊地位。6 N5 K! t5 ~- t, N* l
    ! }" j/ p3 K" U* N! [9 ^
                                                                             文/黄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