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崔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4|回复: 0

甘肃通渭李店崔家河——家乡六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7-8 18: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甘肃通渭李店崔家河——家乡六景
崔振乾 尚绪斌
( V- D6 N3 x2 S. c. ^
(一)堡池连脉
奇异山水血脉通,古堡芦根连涝池。
福地形似宝葫芦,内聚礼义与福祉。
. X6 \1 o$ n# F( `5 E. n
        民间故事
' ^, o' i6 M; L9 ]) V$ a( L    崔、尚家河上下连庄,主山分别是哺乳形态庙咀上和圆咀儿,清朝中期都修建了堡垒,主要是全村人防御匪患和战乱。远眺更像巨人戴帽,显得威风凛凛。据先人传述,打堡子取土时在中心位置挖到粗壮的芦根,谐音为。由于取土误伤了它,流出了鲜血一样的红汁,人们祭祀包扎,才得愈合,又回填了沃土。
4 h1 D9 P6 K3 f4 b" Z1 q    村庄坐落在中间慢坡的阶梯地带,形成字,错落有致。下端都有涝池,和主峰上下呼应,在一条中轴上有芦根相携似宝葫芦。池旁杨、槐、柳树成荫,夏秋飞花,水气蒸腾,金娃歌舞送天音,承继着山西大槐树下移民的风情,讲述着四时佳兴与人同的故事。
9 t8 ]8 W+ x! B
(二)之水回流
之水回流意味深,两岸翠柏和涛声。
苦涩铸成创业石,砺练铮铮铁骨人。

% Q6 {3 c. l2 B" j, c

+ Y$ q9 V( `; [$ l3 F  o; V( T    【喜闻乐见- }2 M7 m2 B  T( s4 q5 w
    苦水河发源于陇中名胜地尖岗山,蜿蜒流淌若一条巨龙,衔牛谷河,汇渭河直奔黄河入海。苦水河向东流经我们村庄对面时向南流,后转弯向北流,又转弯向东北方向缓缓流去。登高俯望,整个形状像一个字形。由于整个村庄坐落在河岸的台阶上,历史版图上将我们村庄叫崔家河、尚家河台子(又称河台来)。
  }" c/ Q( ]4 x    苦水河因太咸不能饮用而得名,但牲畜可以解渴。也可以洗衣、和泥巴等,它永远滋润着生活在这条河两岸的人们,尤其是冬天到来,结成厚厚的冰层,像一条白色的巨龙,壮观宏伟。
2 [/ m: g! X; @7 h    苦水河将村庄半包围之势,呈玉带状。河畔多坟茔,周围都种植了笔尖柏。尤如书法巨型毛笔,圆润劲挺,茂盛地生长在这块十年九旱的大地上,成为闪耀的翠柏风景线。饱含勃勃生机的文化底蕴,见证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四季常青傲风霜,砺练铮铮铁骨人。
7 ]% t  q' D+ \

% e- n0 P( Z# Y$ h9 {* ]* J
(三)雄狮沉睡
卧狮远眺秀金山,翻身地动隐其身。
吼声警报酣睡汗,神仙崖垮救蒼生。
8 n3 J& T) R! c* s/ ~2 h
% g- d+ \9 E, C
    【民间故事
; s8 x% o, J+ p! x    崔家河、尚家河对面是溜子梁,整座山就像一头沉睡的雄狮,守护着这个美丽的村庄。尤其是从西面的郑家坪相望,还是在南端的酸刺梁正视,他的雄姿清晰可见。
$ p. J6 M% ?5 b; ~9 [0 R# a    据民间相传,崔家河大多户原来居住崔家渔山、尚冢河原来居住在本村东侧的尚家,地震前数日崖垮吼声惊人,且有神人托梦,人畜迅即转移避难,才得以保住了性命。前些年在尚家耕种、修梯田时还常挖到祖先曾经用过的器具碎片。溜子梁地震时滑坡,形成了现在的半坡子崖湾,且滑坡黄土竟堆积到现在的上川来、中庄咀[即现在学校、村址的地带]。当时将苦水河拦腰截断,形成一个堰塞湖,崔、尚氏人齐心协力,夜以继日挑灯挖渠改水后,才搬迁到现在平坦的崔家河和尚家河台子。又经多年冲刷,形成了如今地貌。+ T/ N$ }, c* l7 p7 l, d( J% |
(四)奎角风铃
奉承龙云显圣德,调度风雨播甘霖。
星斗奎角风铃响,和谐十里闻乐音。
% t- Z! x* U3 |0 l0 Y8 y

! g2 d1 H: L! u: `. }    【民间故事/ T5 h7 o' z) h* Z" v
    庙宇历来是人们缅怀圣人先贤,崇尚道德伦理、精神寄托的神圣境地。秀金山风来雨注,清晰的殿角风铃乐章,飘送十里八乡。
- _2 }- }2 O: o' O: n8 B2 P. O    相传庙宇原建在主峰的右肩部位,而这里的所有耕地有一叫杨毛牛的大户耕种,因此这里就有了杨家山、旧庙山之说。杨氏富有多牛多粮,更是世代孝道、乐于扶危济困的大善人。有一夜晚,龙王爷托梦给杨毛牛,讲杨家山就要滑坡,借他家的耕牛将庙宇搬迁,也催促杨氏迅速搬家,搬完庙宇后的牛已回到了牛棚,需添草料。他被奇梦惊醒了,立刻跑到牛棚摸槽中是否有草料,结果摸到的是无数条长虫(蛇),又摸到自己的耕牛都大汗淋漓。他随即为牛加料添草,又连夜召集全家老小搬家至现在的上吊湾附近。庙宇的一物一件,就搬到现在的庙址。第二天,杨家山真的滑坡了,形成了现在的湾状,后来称大湾梁。
- q" V8 C3 J& h' b: u3 P) j    杨家山的西面是潘家庙,现在的郑家坪后山,此处的耕地全属叫潘提督的官宦家所有。潘杨两家历史上多有恩怨,这次山体滑坡潘家临难未能幸免。据老人讲,十年前黑土湾当地人在沟里还挖出过潘家山滑坡时被掩埋的檩、家具等物品。
* m' K( z, y8 T  Y+ e$ p7 s0 u    现在的龙王庙经过全社信士的逐年修建,飞檐星斗奎角森严,彰显村社间能工巧匠精湛的传世技艺。苍松翠柏挺拔,奉承龙云圣德,闻名十里八乡。每逢春节、四月八民俗节,倡导和谐文明、承系先贤文化教育的秦腔大戏、千人聚会的土特产商流盛况空前。
( u% ~0 g9 v3 |7 o# c& \) k
(五)秀金佛身
秀金如佛大梁,祁连龙云缠绵延。
彩带条条当空舞,薯黍块块是粮源。
* Z% B$ i  Q, @1 A
! [6 V& V8 B7 q" V! [
    【民间故事
! Q2 D: c. Z- p: J, B    秀金山主峰位于本村东侧,隔河相望像一尊坐佛,身躯雄姿清晰,安然稳坐在苦水河畔。- D7 U% B, P3 o1 A, w+ A5 |4 ?3 q
    据先人传说,常河大洞子富户,找了一位知名的地理先生,在秀金山对面很远的直湾梁就看到这块风水宝地,经周密盘算到此处,落盘针安葬了祖茔,说葬此处人中部可出高官,且人口兴旺,家族富贵。当时这块地由本村崔氏家族耕种,大洞子富户怕主人不允许便来了个先斩后奏。有一天清晨一大群穿着白孝杉的人跪倒在崔氏家族大门外。当时这一幕惊呆了村人,从跪地求情者诉说得知,大洞子富户常氏已安葬墓地,愿以高价补偿。崔氏心慈未究,这个故事相传至今。还相传有游学道人在坐佛的左臂斩了个豁口而断了脉气,这户人家是人丁兴旺富裕,可只出肥胖人而不出高官。
" f& @1 @7 v! j5 D% w/ l    现在的秀金山,山顶林草戴帽,鸟语花香;山腰梯田彩带条条,薯黍块块粮源;山下河沿翠柏四季常青傲风霜。村人勤劳朴实,民风淳朴。1982年通了县乡公路;1992年通了农电;2009年学校新建了教学楼2014年实现了村里道路硬化、光伏照明;2015年完成了松、柏、文官果300亩绿化美化。村人丰衣足食奔小康,安居乐业歌盛世。

9 D8 {$ ^  F8 P2 w+ d0 L  f
(六)聚文昌宫
史传纸娄文昌宫,书声琅琅影楼间。
捐资建校纳寒子,华诞庆贺念先贤。
: e& H/ t7 k* A& m2 Q. l
8 J; e$ y0 J  E1 w
    【喜闻乐见
( c7 C. B! p- B! r) W2 M4 D    崔家河小学于1931年(民国二十年)由崔静亭、崔蕴玺、崔向荣三贤创办。生源来自周边四村八社(三湾村山庄社、常坪村关庄社、尚岔村姚湾社和崔河村的崔上河、崔下河、尚家河、黑土湾、郑家坡社)方圆三公里。2011年5月,村校万人同乐,隆重庆贺了80华诞。  \+ w" w) x" L
    年复一年,公办民助、集资办学,从私塾家教到文昌宫学堂,从三五名童颜聚班到千名学子国立小学,校园面积8245平方米,高楼耸立,现代化教体设施齐全,林阴清悠,景观闻名全县。
- @% _; C4 U9 S6 h' w0 b    学校一贯倡导“文明、团结、和谐、向上”的校风。“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三苦”精神,编织着人生的七彩之梦,已成为地域的传统。是基础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饮誉陇中。
* q" C2 t' s9 g! `) E' U    崔家河小学书声琅琅,一代又一代,使家乡文化底蕴积聚。莘莘学子,怀揣拳拳之心;济济才俊,胸含滔滔灵气,有老秀才、全省名中医、报社编辑、军事科研人员;有新时代的行政干部、军(警)官、科技医学专家、学院教授、书画诗人、企业家、研究生、博士后、能工巧匠......。他们在各条战线各部门、岗位,为社会贡献才华,为家乡争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