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崔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8|回复: 0

蓝田崔氏庄说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9:00
  • 发表于 2017-12-27 12: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杜甫  九日蓝田崔氏
    2 I# O) T  T* B. S( m/ m7 M$ u8 D8 q" u9 v
    (2011-11-22 14:19:13). q- y8 @' L0 K3 Z
    转载▼6 [5 X2 l! y3 H- L- Q
    标签: 0 K2 u) x6 ^, H& ]9 W6 N% b

    * a- d' R( U4 l! a杂谈. R) U- o6 m4 R8 B
    . X9 o6 Z/ h7 D8 }) V, u6 j: i

    4 ]" A" A; }, X  S; n5 I3 h& T/ V
    九日蓝田崔氏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
    9 M2 N5 [" P! \! g" Y7 m
       这是天宝十五年长安沦陷时,杜甫身陷贼中时的作品,当时是重阳节。蓝田,在陕西渭河平原南缘,长安附近。崔氏,其人不详,应当是杜甫的朋友,或许是崔九(兴宗)。只身陷贼的杜甫,在重阳节得到朋友的邀请,一起过节,已经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然而,怀才不遇的他,此时已经44岁了,才作个九品的胄曹参军,特别是身陷贼中,与家人失散,长安沦陷,国家危亡,百姓涂炭,正不知何时能够得脱身,何时能够得团聚,何时能够有机会施展才干,穷愁罹难,百感交集。这正是此诗的写作背景。离开这个背景,就不能真正体会到少陵此诗的妙处。
    # [0 g+ A2 o% j. q仄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十四寒,首联宽对,颔联颈联严对,平仄规范。感情沉郁顿挫。/ A8 g8 j( I5 b% ~  m2 ^6 u
       首联发端,强颜为笑,点出复杂矛盾的心情。老去,古人年近四十就是老夫了,此时杜甫四十四岁,不为不老,“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之感,蕴藉无穷;悲秋,不但是悲节令,更是悲时世、悲身世。强,读上声,勉强的强,本来悲愁满腹,勉强作洒脱,而绝非真洒脱。杜甫一生几乎没有洒脱的感觉。为什么要强自宽呢?对句回答了。兴来,兴从何来?朋友邀请做客,共度佳节,这可是一番好意;对待朋友的好意,    总不能焚琴煮鹤,大煞风景吧,所以今天就陪着崔氏一起尽兴吧,姑且放下一切悲愁,“欢乐”一场。兴对老,来对去,日对秋,尽对强,君对自,欢对宽,都很工整,只有今对悲不工,首联本来就不要求对仗,对到这种程度,已经相当工整了。
    2 Z: p# @1 i# Y' `* m   颔联承首联对句。写自己去赴宴前的感受和动作,字面诙谐潇洒,内心则充满悲愁。杜甫离家在长安求职多年,科举不第,被李林甫久拒门外,花费很多了,这对于家道中落的他来说,经济负担很沉重了,衣食节俭是必然的,营养不良也是必然的,加上他忧国忧民,多愁善感,所以一直很瘦弱,早年李白就曾经称他为“太瘦生”。刚刚得了个九品的胄曹参军,就赶上安禄山攻陷长安,穷愁潦倒到什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去做客,按理应当捯饬捯饬,换上好衣服,整整齐齐地去,对主人才算恭敬。甚至,还应当带点礼物去,更显得恭敬。可是,现在的杜甫,只剩下两袖清风了,去做客,实在是令人赧颜。但是,还要装出满不在乎的潇洒状。魏晋时的孟嘉,以帽子被风吹落为风流,那是因为魏晋时推崇“文人不修边幅”,以“扪虱而谈”为风流,思想基础是道家;杜甫是儒家,以儒雅为风流,由于头发短而稀少(恐怕是营养不良造成的),帽子戴不住了,被风吹落,这在他来说是觉得羞耻的事。但是,还得假装潇洒,“笑倩旁人为正冠”,就是故作潇洒。有人评价这两句是合掌,其实他们这是就字面论诗,不懂杜诗的真正用意,也不知道当时的尴尬窘迫,少陵把这个尴尬窘迫写出来,是自我解嘲,而内心,是多么的悲愁?虽然是赋法,却是形象生动,言外用意无穷,实在是好联。
    ! S- V% R$ j) m2 |6 T   颈联转折,字面写景,言外抒情。蓝水,是眼前的景色,从秦岭而来,从山上流下来,自然是百泉汇合;玉山,即蓝田山,盛产名贵玉石,此时是九月深秋,山上很寒冷了。这是写景,而言外之意呢?是说,联想国家危亡、家人离散,虽然在客中赴会,仍让掩盖不住内省的百感交集,就像这蓝水从秦岭流下来那样,澎湃激荡,难以名状;杜甫自视很高,四十四岁才做个九品小吏,不是被埋没了吗?就像这蓝田美玉,遇到了寒冷的天气,是无法去采了,只能埋在山里,一个落字,一个寒字,真令人毛骨悚然。从对仗工稳角度,这两句玉对蓝,山对水,高对远,并对从,两对千,峰对涧,寒对落,极工整,对比鲜明,形象如画。所以是千古名句。
    9 g' i6 h+ y  a: v- P   尾联感慨万端,有人说意境是模仿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如果从字面看,似乎有联系,但从意境看则完全不同。少陵不是感叹人生易老,而是忧愁国难何时得脱。安禄山造反,战火不断,玄宗逃到四川,肃宗离开长安,连皇帝都自身难保,百姓会如何呢?今天我们在这里过重阳,谁知道明年是不是还能这样呢?战乱中,死个人,就像死个蚂蚁差不多。“明年此会知谁健”就是这个意思。对句用形象比喻,诉说无尽的忧愁。喝醉了,所以醉把,茱萸是团圆之物,读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都知道。今日重阳,所以手里也拿着茱萸,尽管家人离散,还是盼着团圆,明年能不能团圆呢?仔细看茱萸,是外表,看茱萸的人心里在想什么?作者没有说,也不必说,“此时此地难为情”。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3 b/ I5 l+ X2 j% u8 o( ^  C
    分享:
    0 Q" Z- n" I' g5 s2 v3 V5 Q: E9 Q

    " F% p# m  @3 y0 a; l
    $ _, R1 Q; @* c$ x#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