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崔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2|回复: 1

崔振帮:老照片里的乡情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8:45
  • 发表于 2019-5-31 23: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崔振帮:老照片里的乡情 
    + f7 c6 x! t0 ]0 T  R& s. f 中新网新疆新闻5月27日电 记者曾照美:我们老百姓日渐鼓起来的钱袋子,让庄稼人站直了身子,挺起了腰干子,现在生活真像门前架上的红提葡萄,色泽味甜。农荫碧绿的大泉乡,我的第二故乡啊!轻舒云袖,娇媚隽美,把自己展示给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谁能想到,这是沙湾县大泉乡大泉村,只上过三年学的76岁村民崔振帮2016年创作的散文《寄情第二故乡》里的一段内容。

      追求美好生活

      一头茂密浓黑的头发,一副黑边眼镜,一脸幸福的笑容,一支毛笔、一张白纸、一个砚台,这张21年前、崔振帮55岁生日时的老照片,怎么看他都不像农民,更像一位知性的乡村教师。这张照片让他打开了话匣子,在他感叹生活变化时,给人阳光、积极、知足又豁达的感觉。

      1964年崔振帮从甘肃老家辗转来到大泉乡大泉村投靠老乡时,和另外三位单身小伙一起修建了30平方米的地窝子,并和其中一位小伙用杨树木棍支了简易的床,还有两位小伙用大队淘汰的爬犁子当了床,这就是他在这里当时还叫生产队的第一个家。

      崔振帮上过三年学,当时算是有文化的人,加上他勤劳肯干还好学,两年后公社干部选他当广播线路维修员,一边干农活一边当维修员。

      1968年,崔振帮带着四年劳动的积蓄1000元钱,风光回老家相亲,并成功将媳妇魏国兰带回生产队。

      “我在生产队干农活,加上当维修员的补助,一个月有39元钱呢,算是高工资了,比我在老家生活好太多了,能吃饱肚子还有钱挣,又是年轻小伙子,真是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与激情,都不知道累,所以除了正常生活开支,我就把钱都存下。”5月16日,崔振帮说。

      崔振帮有媳妇了,生产队就给他分了一间十几平方米土打墙的平房,虽然睡的是土坑,做饭啥的全在这一间房子里,但这也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家了。

      有了家的崔振帮更有干劲,每天中午从地里回来,别人在休息他却去打土块。直到1974年他打了近一万块土块。他的左邻右共三十多人一起帮他,一个星期就盖好了120平方米、隔成5间房子的第三个新家,虽然房屋的后墙还有三分之二的高度是土打墙,但终究是宽敞。此时,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崔振帮说:“那时候生活条件差,人都特别善良朴实,谁家有事都是相互帮忙,不要工钱,只管一顿午饭。直到现在还健在的 ‘老战友’之间感情依旧特别好,大家就像亲人一样往来。去年我修土暖气的水箱时不慎摔下来,股骨头骨折了,有几十家子人来看我,还给钱、送营养品。”

      这次,崔振帮和妻儿一住就是41年,1989年返修了一次屋顶。这期间他也想过再修新房,但他的四个儿子是,两个夭折,一个长年生病一直需要专人照顾却也只活到35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可他依旧带着妻子和健康的大儿子追求着美好的生活。

      2015年,崔振帮花了18万多元,修建了120平方米的抗震安居房,屋内设计和楼房一样,餐桌、沙发等都换成了现代流行款。

      “这次是我最后一次修房子了,18万多元钱里有12万元是儿子和儿媳妇给的,还享受惠民政策补助了2.85万元,现在国家的政策太好了,我和老伴很知足。”崔振帮说。

      寄情于爱好中

      不管生活中遇到多少坎坷与伤心事,崔振帮都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

      土地承包到户两年后的1985年,崔振帮家的生活条件也好多了,搁浅在心底的好学因子被点燃了。于是,他拿起毛笔学习书法,捧起各类借来的书籍如饥似渴地读,直到现在他床头还放着《红楼梦》《山魂》《唐诗选注》等,还有沙湾县本土作家张发军的诗集《回归》。

      崔振帮说,读书给他带来的不仅是精神层面的满足,还让他汲取力量,让自己内心强大,能勇敢面对生活的不幸与挫折,还能积极想办法去解决。“比如《红岩》中的江姐、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都对我影响很大。”

      崔振帮练习书法和看书到了痴迷的状态,农活再忙再累他都坚持练习毛笔字和读书。刚开始他在旧报纸上练,觉得写的好看点了再写到白纸上,后来家里条件好了,才换成毛边纸,现在就用得起宣纸了。

      “我没上过学,看到我家掌柜的那么爱写,爱看书,觉得是浪费时间,不能当饭吃也不能换钱花,就觉得他是不务正业。后来才发现这是很好的事,高雅的爱好,是好习惯,有精神追求,就没空去想不开心的事。”魏国兰说。

      后来,魏国兰有空了还泡一壶茶,陪崔振帮喝茶聊天,还帮他拿纸倒墨,看他写字,整理写完字的纸,家里来人还拿给客人看,问写的好不好。

      如今,崔振帮在县城结交了很多书法爱好者,还经常交流经验,谈感受。

      不仅如此,崔振帮还坚持写作抒发情感,写散文、写诗,虽然从未变成铅字,最忠实的听众永远是魏国兰。还好,他是个能跟上时代步伐的人,有微信时他第一时间就注册了,于是他把自己写的诗发在朋友圈里,与喜欢写作的朋友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交流。

      崔振帮在他的散文里还写到:“在改革开放后,政通人和,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安居乐业,我很骄傲,我是沙湾开发者的一员。我不得不赞美今天美丽的大泉乡。全乡村村通的都是柏油路,林荫成行,一块块锦绣的滴灌条田,麦浪滚滚,金黄的玉米、如雪的棉田,展示着迷人的风采,昭示着更美的明天。”

      享受晚年之乐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居安思危、永不自满,我们这批花甲古稀年迈的老人,早已抛弃了背乡离井的愁绪,摆脱了无奈的贫困和羁绊,在勃勃生机的热土地上,播种希望,收获甘甜,把春天和秋天紧紧衔接在一起,浓缩着生活的真谛和内涵……

      这也是崔振帮的散文《寄情第二故乡》里的内容。他说现在他要和老伴带着感恩党的情愫,在享受党的好政策和儿孙的孝敬中,好好享受晚年生活。

      原来,一直闲不住的崔振帮五年前把土地全部承包出去后,还出去打工挣钱。2017年不打工了,又把家里五分地菜园子种上各类绿色蔬菜,拿到县城卖,一年又给家里增加近万元的收入。就这样,夏天的傍晚他还带着老伴去五公里外县城的和谐广场听秦腔、跳舞。

      “我老伴很保守,不跳,就陪着我看我跳,和老年朋友聊天。”崔振帮说。

      去年,崔振帮的右腿摔骨折后,走路需要拐杖辅助,出不了远门也没法种菜卖了,他就听了老伴和儿子的劝,在家里做喜欢的事,写字看书,和老伴一起喝茶,欣赏老伴养的30多盆花,回忆过往的酸甜苦辣,商量着过好当下每一天,享受着两个人每月400多元的养老金。

      崔振帮说:“现在的城乡差距越来越小,国家对农民的政策也越来好,县、乡、村各级干部都特别关心老年人,每年都有干部来看望我们,给钱还送面粉等生活用品,现在的社会太好了。”

      崔振帮认为,现在大泉乡最美的建筑是群众文化设施,最好的环境是各村建立的文化场所、图书阅览室、灯光篮球场,老年活动中心。各村年轻人自编自演的节目,到县文化广场演出,还深受城里人欢迎,全县群众文化事业呈现繁荣大发展的良好格局。

      崔振帮也曾写过快板,并在村里表演,还先后四次代表村里到乡里、县里演出,获得过个人表演奖、创作奖。

      “崔振帮还是位热心的人呢,去年乡里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他还给大家表演写书法。现在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需要写的事都是他给写、记,村里需要写标语啥的,都找他,他从来不讲回报。”大泉乡党委委员、宣传干事马兰花说。

      如今,崔振帮还很喜欢上网,查资料、看新闻,还经常与老家的亲人视频聊天,比起以前计划好几年才能回一次老家见到亲人,现在都没有距离感了。

      “跟崔振帮刚到这里时,是冬天,雪都到我膝盖了,住的地方那么差,我心都凉完了。再看看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好,掌柜的对我也好,都这把年纪了也改不了他爱美的心,啥时候出门都要讲究个精神,现在还让我烫头穿花裙子,老家的亲戚都特别羡慕我们的生活,说还是新疆好。”魏国兰说。

      记者翻拍和还原了崔振帮写书法、和老伴喝茶的老照片,除了两人的相貌、物件、环境变了,精神依旧、笑容更灿烂,也许这就是每位年轻人需要向老人学习的地方。


    4 W0 Y2 V6 J- m. B* q+ T" g, Z: E(编辑:闫文陆)
    5 u$ R) Z% Z- G) @6 n7 F2 R+ [
    6 ~* @( Y$ h# Q" H# @

    2 \! G! Z- V' _3 f
    & D, t/ l6 P% d: q

    , y' H. j* q- I0 u- r5 z- X5 k# q& ^3 _- n0 S9 u* A4 `6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7-27 14:42
  • 发表于 2019-6-1 17: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是最好:kaixi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