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崔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0|回复: 1

崔挺世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 小时前
  • 发表于 2019-7-5 22: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崔氏传家风 安平一名门 2019-05-02 20:,崔家祖祖辈辈人才多,前有崔骃、崔寔这些个先辈做榜样,后面又出了崔挺这一代节操之士。崔挺经历了什么样的命运,他的后代又见证了什么样的人生?9 o+ U' B& ]# v6 b7 ]1 \2 F, @5 b6 J8 t

    " z8 x+ |- Z( L4 d! ]. a
    崔挺的家族里名人挺多。他的六世祖崔赞做过曹魏的尚书仆射,也就是副宰相。他的五世祖崔洪任过晋代的吏部尚书。崔挺的父亲崔郁当过河南的濮阳太守,他家的堂兄弟、堂叔伯,也有不少在朝为官。老崔家的这些人物在当时的政坛很有影响,单是被《魏书》收录的就有十好几位。这家里出生的崔挺继承了诗书传世的家风,虽然他自小就没了父亲,可是特知道要强,特喜欢读书,年纪不大就显出了一副谦谦君子的风度。
    老话说了——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崔家虽然是当地出名的大户,可是也没架住连年的灾荒。一大家子五代同堂,赶上这样的年头实在是没法一起过了,只好商量着分了家。年轻轻的遇上了这样的事,崔挺又会怎么做呢?
    在分家的事上,崔挺和弟弟崔振不要房子不要地,把祖辈留下的文玩藏品全都让给了叔伯兄弟,只留下一块父亲的坟地,还有一间破房子。他们这一番举动体现了两个字——感恩。
    这小哥俩的日子过得挺清贫,可是手里的书本却从来没有丢,他们除了耕地就是学习,倒也能乐在其中。家里人和乡亲们看这哥俩这么懂事,也都对他们很是心疼,遇上过不去的年头,总要送上一些钱粮财物。对于人家送上门的好意,崔挺从来都不要,即便是人家非要给留下,小崔哥俩也不吃独食,而是要分给更困难的人家。
    崔挺的人品好,学问好,在十里八乡远近闻名,他成年之后就被州县推举做了秀才。崔挺一心图上进,在朝廷的射策中拿到了不错的名次,入朝做了中书博士,后来又转任中书侍郎。崔挺那一手好书法被慧眼相中,任命到长安专门负责书写北魏文明太后父亲的燕宣王碑,还被朝廷上了个爵号为泰昌子。
    崔挺才华横溢,又有人缘,在仕途中一路上行,平步青云,官是越做越大,可他的架子是一点没有。对于从前的乡亲父老,崔挺一年四季都写信问候;对于身边的同事,他更是春风一样平易近人。不管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崔挺都是一心爱民,两袖清风。他任职光州刺史,管的是如今的山东莱州,更把勤政仁义的执政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就连当朝的皇帝也对他发表了好评,说:“如果我朝的地方官都跟崔挺一个样,那我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虽说有好评如潮,掌声如浪,崔挺却从来没有骄傲自满,更加上了十分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怎样不凡的贡献?
    一生清正,崔挺如何关爱百姓关注民生?
    两袖清风,好官如何千古留名雁过留声?
    当时,北魏朝廷有规定:罪犯一律发配边地,劳动改造。因为边境那一带条件实在不太好,很多罪犯没去多久又逃回内地。这样的事情连串地出,朝廷也是挺头疼,就打算修订法令,加大惩处。不久之后,新的规定出台了:一人逃跑,全家充役。
    在崔挺管辖的光州也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有个青年犯了罪,按着法律去了边地,他在服役的时候总惦记孤身一人的老母亲,有一天终于忍不住跑回家来。这事报到衙门这,崔挺一看,按着律法得让青年的老妈跟他一起去服劳役,真要这么办的话,实在有点于心不忍。于是,崔挺一封奏折呈上朝廷,讲了讲《周书》上的道理,说一人犯罪一人担,罪责全家恐怕不太人道。皇帝也是明事理的人,他看这崔挺的说法入情入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这事之后,崔挺还亲自到了犯罪青年的家中,劝他主动回去服劳役,争取早日获赦免,好为家里的老妈尽孝。他还嘱咐这青年说:“至于你的老母亲,我一定替你照顾,让她老人家好好地等你回家。”这话把青年感动地热泪盈眶,跪下就给崔挺磕了三个头,起身就回到了边地服役。
    那些年,崔挺还有一封上书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影响。那时候,光州缺少冶铁手工业,生活上需要的铁制品都得从河北运输。崔挺就这事跟朝廷请求恢复冶铁,造福于民。这事也得了皇帝的首肯,这一带叮叮当当地兴起了不少打铁的作坊,既方便了生产生活,也繁荣了经济贸易。
    俗话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流水的官员名单上总有那么几位让人印象很深刻。崔挺就是因为一件小事情,赢得了大名声,这事被河北史学家魏收写进了《魏书》,这究竟是怎么一段故事呢?
    话说当年,崔挺的衙门里来了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先生,老人这一趟前来就是要把年轻时得到的一块宝玉献给爱民如子的崔大人。百姓的心意感动了崔挺,可是,这份珍贵的礼物他却坚决不收。崔挺说:“论品德,我比不上古代贤哲;论成绩,我做的还不够多。”老人是一个劲地要给,崔挺是再三地推辞,最后,崔挺只好派人把美玉送到了京城,交给了国库。
    崔挺的工作很出色,口碑很出名,可是,他在光州任上工作了这许多年,却一直没有得到提拔。这其中又藏着什么样的机关呢?
    崔挺一心扑在工作上,只想着为百姓办事,不惦记钱财名位,更不会学着别人的样子巴结权臣,用套近乎的法子换取升职加爵。所以,升官发财的事情向来跟崔挺没什么关系。当时,山东的北海王元详正是掌管朝政的大人物,因为崔挺从不跟他往近处走,元详多少有点不满意,就发话让崔挺换个位置做司马,实际上是把他降职任用。这消息一出,好多人都站出来为崔挺鸣不平,说实在是大材小用委屈了他。对于崔挺本人来说,他对这个决定也有看法,本想着推辞不就,可挡不住元详一个劲儿地催他上任。面对这样的情形,崔挺只好淡然一笑,坦然处之。
    后来,元详成了当朝的人事领导,围着他巴结的官吏也就更多了,可是,崔挺的做派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元详瞧着崔挺那股劲儿,心里总是不得劲儿,接下来,又要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元详实在忍不了了,就专门找到崔挺说:“我正在对你进行考察,这拨提拔不知能不能轮到你。你要是想升个官,先得跟我提申请,然后我才能帮你做工作。”元详话里的意思,崔挺并不是不明白;崔挺回的这番话,却让元详没想到。崔挺说:“官员的升迁考核自有法规做主,王爷您应当恪尽职守,按规矩办事。如果非得要我用炫耀政绩的方法来求升官,这个官我宁可不做。我安平崔氏历代清正,怎么能为这种事情坏了门风?”
    崔挺的话让元详服了气,他心里堵的那口气变成了十二分的敬重,从这以后,跟崔挺对话再不直呼其名,而是称他为崔光州。元详的心思没有明说,可是,这一个称呼却代表着崇高的敬意。
    这一回合之后,崔挺终于凭着自己的骨气和才气拿到了提拔令。在他离开光州的时候,当地的百姓十里相送,两眼泪流,还给崔大人带了不少的好东西赠别。百姓的礼物,崔挺一件不收,只留下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美名。
    崔挺为官三十年,每餐只有一样菜,身上只穿布衣裳,一家人没过过富贵的日子,可是家里的温情一点也不少。崔家夫妻和睦,儿女孝敬,每一天都是其乐融融。在孝文帝那一朝上,主政的太皇太后听说了崔挺的家教和为人,亲自做出一个决定,把崔挺的女儿收进宫里做了嫔妃。
    公元503年,崔挺在五十九岁上离开人世,这年冬天,朝廷赠他辅国将军、幽州刺史,谥号景仰的景。崔大人去世的消息传到了光州,他的老同事和当地的百姓哭成了一片,他们自愿凑了一笔钱,为崔挺造了一座八尺高的铜像,供奉在光州城东的光固寺。一尊铜像,代表铁骨铮铮;年年祭祀,好官青史留名。
    父慈子孝,崔氏家风如何传承后世?
    兄友弟恭,一门忠孝如何名符其实?
    前面说到,崔挺有个弟弟名叫崔振,前有哥哥做榜样,做弟弟的人品和才干也很出色。崔振的名气从乡里传到了朝廷,被孝文帝提拔重用,出任过廷尉少卿,是一位刚正严明的执法官,以明察公断名垂千古。
    当时,崔振赶上了这么一件事:河内太守陆琇和咸阳王元禧勾结到了一块,打算着要篡位谋反。对于这样的坏人坏事,崔振早有察觉,一直盯着他们抓线索,找证据。过了没多久,元禧的阴谋大白天下,崔振重整思路,专门追踪陆琇的罪行。可是,陆琇哪是一般人呢?他权高位重,人脉又广,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有满朝的权贵甚至是皇亲国戚前来求情当说客。对于这些轮番登门的人物,崔振是一概不搭理,坚决按着法律来执行,把陆琇逮捕归案,绳之以法。
    为人一生,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留下一世清名。崔振为官四十多年,年年考核都是优秀,难怪《北史》之上有评论说——崔氏兄弟“风操高亮,政治卓著,确属公允”。
    崔挺不单有个好弟弟,还有六个德才兼备的好儿子。崔家诗书传世,孝悌为先,崔挺给这六个儿子取名都把孝字摆在了正当间。其中,老大名叫崔孝芬,他遗传了前辈的好基因,学习成绩自小就是特别好。后来,他也追随着长辈的脚步走上仕途,抗击腐败,伸张正义,在廷尉少卿的职位上做出了不错的成就。崔孝芬在官场上赢得了名气,在战场上展现了勇气,他带兵杀敌,打败了梁朝军队。这位文武全才凭着自己的本事当上了车骑大将军、吏部尚书,在北朝留下了一块好口碑。
    崔挺的二儿子崔孝伟是个农业技术专家,他继承了老崔家爱民悯农的家风,胸怀大志,报效国家。崔孝伟年轻的时候出任赵郡太守,手下的这块地方刚刚经历了葛荣叛乱,老百姓的日子非常艰难,不得已只能忍着心疼卖儿卖女,背井离乡。崔孝伟到了这一任上,满心想的就是帮着大伙渡过难关。为了解决吃的问题,他出了这么几招:一是趁着桑葚成熟的时候多多采摘,垫垫肚子;二是传授种植技术,鼓励农民开荒种地;三是拿出自己的俸禄兴办学堂,让穷人家的孩子上得起学,读得起书,长出息,长见识。
    崔孝伟在历史上留下了人人称颂的故事,也给老崔家留下一个懂事的孩子。他的儿子崔昂从小练就了一手好文笔,伯伯崔孝芬早就看准了崔昂的前途,说他是崔家的千里马,总有一天会远走高飞。大伯的话真没有说错,崔昂成年之后,就靠着一支笔杆子赢得河北贵族高澄的赏识,做上了开府长史。崔昂的本事不单在纸上,他把为非作歹的权贵收拾地规规矩矩,把京城之地整理地干干净净。正是由于这一番作为,在北齐高洋称帝之后,崔昂依然是朝廷重臣,担任着尚书左仆射的职务。
    崔氏一门忠孝仁义,历朝历代清风相承。崔家祖祖辈辈的好风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脉相传的高风亮节凝聚了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
    这正是:
    安平崔氏出贤臣,兄弟仁孝传子孙。
    爱民征战保家国,高风亮节浩气存。
    : b) A# Y8 e: k* D- }

    : C* N0 c3 X* J, {4 F&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7-27 14:42
  • 发表于 2020-7-16 11: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 y1 J, z8 \5 }- E' I/ a+ F; y高兴!开心!崇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