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崔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1|回复: 0

甘肃酒泉崔家庄崔氏考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6:54
  • 发表于 2019-11-12 19: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甘肃酒泉崔家庄崔氏考
    8 d8 E- f' L$ c; g4 T* t. T7 O0 D甘肃省酒泉市西洞滚坝村崔家庄崔氏家族,从明洪武九年(1379年)到酒泉,经历了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朝代,620年历史。繁衍子孙21代,唯生活在明代的七代人功名显赫令人景仰,特别是二世纪到六世五代忠烈功德昭著。内中有为国捐躯的百户长;有几名肃州卫指挥佥事;有百户长升迁的游击将军;有百户长升迁的肃州参将;有由试百户升迁的总兵;有两名被朝廷追赠的大将军;有四名追赠的太夫人;一名骠骑将军、荣禄大夫。为此,自明代始,崔氏即为酒泉望族。
    1 y0 g' K$ ]7 w- ?4 {& v* U! b% b) o1 H4 r# {- f
           甘肃省酒泉市西洞滚坝村崔家庄崔氏家族崔氏家族 - 始祖崔升
              崔升,“原籍青州府(今山东省)乐安县”。“洪武九年谪戍肃州入籍,娶妻王氏,生一子逵”(见《家谱》)。从中看出,崔升本人因过失被贬到了边关肃州。 # i5 K8 F  X9 J

    & `' c( p% D2 O2 g8 U* t         明、清军政职官因过失被降职流放边远郡州的,史书中屡见不鲜。可以断定,崔升被贬前在青州成任职的地方,官职至少在千户长之上。
    ( g# O5 z: ]+ e/ p" E5 O; l: a
    ( m6 g4 X4 m" O0 v崔升居住地和后代散居地 & J# y' Q! ?* E4 p$ c% C4 m
    $ G' T. G7 `) h( ?
             崔升娶妻生子,住在酒泉西洞滚坝村崔家庄。崔家二世至五世均系单传,到六世纪兄弟三人。长房崔廷威生六子;二房崔廷武生二子;三房崔廷振生九子。依此可知,文殊乡塔尔湾村崔家南庄、金佛寺镇红寺村崔家庄和上二截村崔家上庄、总寨镇西店村崔家庄居住的崔氏后代均系崔门六世以后的子孙。他们居住的地点均与当时的军事要地塔尔湾堡、三奇堡(乱古堆堡)、总寨堡(永定堡)、金佛寺堡、红寺堡不无关系。明弘治年间(1496年),在肃州境内加固的十大军事要塞是嘉峪关堡、新地堡、下古城堡、临水堡、三奇堡、总寨堡、清水堡、下河清堡、金佛寺堡、塔尔湾堡。因为五世崔麒曾任肃州卫守备、参将,其次子崔廷武曾任肃州卫指挥佥事,所以他们有财力、权力选择较好的地方安排后代居住。

    : G  C1 Y& d2 N$ v$ ~! `
              崔氏家族 -现在居地
    ( W4 i2 z3 y, _
         酒泉西洞滚坝村崔家庄文殊乡塔尔湾村崔家南庄、金佛寺镇红寺村崔家庄和上二截村崔家上庄、总寨镇西店村崔家庄
    7 B( U$ h* {, m+ X4 g( V$ C
        崔氏茔地

    ) ]" O& H, U; l4 }* `8 k, D/ _
        据《家谱》记载,崔家坟茔地在酒泉“城东一里清泉寺”旁(清泉寺也称清龙寺,因傍
    # K2 |! r" {0 K$ c8 D3 i* ~( o" H- T; Z6 [: k) t" A2 M
    清水河、邻古酒泉而得名,后毁于战乱),现酒泉公园大门东南三百米处即是其址。主坟茔地碑文曰:“崔门堂中三代亲父母之神位”。依此推论,崔家坟是四世崔堂主持建扎的。崔堂本人“袭授指挥佥事”。明代肃州卫不设州、县,由甘肃行省按察使司(治张掖)、甘肃道委派副使分巡,称之为肃州分巡道副使(一般由参将兼任),设道台衙门。肃州卫不领州县,军政合署,甘肃道还委派指挥使司一名,指挥佥事一名,全称为“指挥佥书判官厅公事”,崔堂即任此职。设有边境防务的州佥事叫州判,职掌协理州政,总管文牍,属军政三把手。参将、游击等武官只负责边防军务。崔堂在嘉靖初年还健在,所以崔家坟建扎的时间应在明正德年间(1506―1522年)或更早几年。 + e" g1 I4 D5 Z2 x9 t2 m

    * c6 K$ z1 A: [+ ^5 \  f       至于解放前崔家坟中所立的石碑“大明护国大将军崔堂”、“大明骠骑在将军崔麒”,都是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朝廷追赠后立的。其因是崔麒第三子崔廷振官拜“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封骠骑将军”、“授荣禄大夫”、“署九门提督”、“加升右军都督俸”所致。崔廷振逝世后封为“大明政国大将军”灵柩归葬祖坟。崔坟中那座最大的石碑即为此人墓碑。
    . F" o& s4 Z6 @0 ?+ Z: }2 M( `: J! q4 o
           崔氏门中的荣耀――七代祖先效忠谱
    3 w2 r; h# {4 N9 ^( R  F$ b# N. ^9 q/ I4 o: F, F4 q/ c
           始祖崔升:山东青州乐安县人。洪武九年谪戍肃州,任百户长,娶妻王氏,生子逵。 6 u; }8 h  }% T
    ; K; m: Q( w3 k, ?8 E
           二世崔逵:“承父志,袭百户。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随都指挥使刘兴、指挥使胡麒”“增授临水堡”,“追鞑靼于永胜墩阵亡,全军覆没,壮烈殉国(永胜墩即�门墩,在临水堡北10里)”入肃州忠勇祠。生子崔涌。
    6 Z2 c2 L) Q( R. a. i% @4 r& J
    8 \3 U& n. c% e+ ~8 j1 W# Q       三世崔勇:“袭授百户,历升至指挥佥事,生子崔堂”。 ' C8 U3 d3 v1 s

    " I6 m% u, p1 `( i: f& J2 I       四世崔堂:袭授指挥佥事,“万万四十五年(1617年)追赠护国大将军、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妻钱氏,追赠太夫人。生子麒”。
      [. Q( ~5 O  k' r, v: o" m1 ]. L% s3 J
           五世崔麒:“嘉靖年间,袭授指挥佥事”。 : B" P% h4 a) ^2 ~! z; i  y

    & E+ d1 {& ~  u# I7 B/ S3 i嘉靖十三年(1534年)“升肃州卫守备,后升肃州卫参将”,“历升延绥副总兵”。此公在肃州任职期间,为官清廉,体恤百姓疾苦,参加过无数次抗击外族入侵的征战,身先士卒。曾在“嘉靖年间,以参将身份率领将士将观山口内的楚坝桥斩断御敌”。“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沙子坝东延七十余里,中下游中小坝甚多,若遇河水微细,远田常旱。他见坝内树根盘结,水道不通,遂捐已地,别挑五十余丈,以避旧坝。阔一丈五尺,深三尺。亦曹�S修”。 ! d2 p& R7 M" p$ x& K) v8 V9 P

    4 x# }# C! W1 b  a: |9 {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以季子总成,追赠骠骑大将军、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入乡贤祠”。“娶妻石氏、冯氏、徐氏,俱封太夫人。生三子,廷威、廷武、廷振”。
    : v4 x( u" V& _' k* k% r) k, K/ _
            “徐氏,崔麒妻。夫亡,守节五十余年,乡举节操”。
    1 @( H/ P0 [) E5 j% T6 Q- h- I) _5 I* u+ h8 X) j7 a
             六世“崔廷威:行一。自力战功,授副千户,历升宁夏平虏参将。娶妻王氏。生六子环、瑜、琨、玳、珍、珩。” * @2 ], J# o! d' }. p3 [8 U/ ~+ U

    : _6 a2 W4 |. d0 E0 q: j0 S% ?  C+ |        “崔廷武:行二。升授指挥佥事。娶妻朱氏。生二子璋、珠。” / w' s2 q; ~) Y

    6 x! t' g2 r: d( X2 \2 ]+ C        “崔廷振:行三。由试百户授指挥佥事;历升总兵(镇守临巩);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封骠骑将军;授荣禄大夫;署九门(北京城正阳、崇文、安定、德胜、东直、朝阳、阜城、西直、宣武九门)提督;加升右军都督俸”。“入名宦祠;入乡贤祠。娶妻李氏。生九子��、�g、琰、��、璇、瑞、璇、琮。”他们均移居北京,在酒泉无后人。 % F) I5 m2 q/ o* Q* n+ h3 ?' ~
    5 n( G3 z3 H4 \# [+ K
            七世崔环:父廷威。行一,官至守备、参将。 # E5 f8 n& c! t, X7 C

    & i; v4 Z0 @8 X$ k        八世崔璋:父廷威。行一,官至镇夷堡游击。(注:明代武官阶为:总兵副将)、副总兵、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总兵在朝廷遣将出征时授以将军印始为统帅。)
    : T) }) W. w8 I& {9 }; [3 @. u! u7 l
            以上崔氏七代祖宗陪明王朝走完始终。七代十人,不管职位高低,均为边防安宁、百姓乐业做出过一定的贡献。
    * Z/ M* k0 @7 g5 k5 C3 Y
    $ O9 E+ E7 d1 c        崔氏后世赘述
    ; H- V/ P& Z  W. @, m
    7 R. b' u1 D2 f3 c% ]        在此后清五朝的二百七十七年中,崔氏门中子孙再也没有袭授官职、显宗耀祖的机会。

    / N# ^2 U' s" F8 ~4 O
             从第八世始,生活在酒泉的又七代人,最大也不过出了几具百户长而已,代代务农。 ! M& ?+ I1 ]4 e# e# j7 V

    $ x0 ~) K. u0 C$ E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酒泉文殊乡塔尔湾村崔家第十五代子孙崔崇桂先生出生,。他幼年就读于私塾,长于国史。民国三年(1914年)授业于酒泉宿学郭敬儒先生门下,因品学兼优,倍受郭公青睐提携。民国六年(1917年)赴京就读于北京高师讲习科。次年返乡,协助筹建酒泉师范。1923年到1932年为酒泉师范第二任校长.1937年出任金塔县县长半年。40年代后期任甘肃省参议、河西水利专员,1948年被选为“国大”代表赴南京参加国民代表大会。新中国成立后被任命为甘肃省文教委员会委员。1953年在兰州去世,享年63岁,灵柩归乡。

    , n- v. Z5 g2 f1 w
    & r& ^3 i8 h0 b. b$ J, W* g

    ( O8 m2 z) W0 A* K/ F6 ]1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