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崔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8|回复: 0

[科技界] 泥石流院士崔鹏:成都生态环境向好 天府绿道效果显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2:34
  • 发表于 2019-12-3 18: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川是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省份、全域都在长江上游,在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除了不断减少的水土流失面积,在水土流失治理上首创的一些经验值得推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崔鹏,被喻为我国首位”泥石流院士”,在地理学领域称得上”大咖”。3日上午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他对四川在长江生态修复攻坚中取得的成绩,毫不吝啬夸赞之词。
    : I# Q, j4 h9 \+ O7 M& W/ B. _

    % J" ^5 B$ }1 Y

    * ]& Z  g  m2 j! q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崔鹏
      年过六旬的他,至今仍保持着30多年前的干劲,奔波在山地灾害一线。采访中,他三句话不离本行,在点赞四川、成都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做出的成绩的同时,还从科研角度为成都给出了建议——天府绿道将生态功能、休闲功能和减灾功能融为一体很不错,建议今后再多增加生物多样性考量成分,并将防灾减灾科普融入其中,丰富天府绿道体系的内涵。”
      连续两年关注天府绿道
      效果已显现 建议增加防灾减灾科普
      时隔一年,再次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崔鹏又一次提到了同一个词:天府绿道。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专业使然。在崔鹏看来,地质灾害的发生有很多种因素,最关键是地质因素,以及地形因素,生态环境虽然不是激发灾害的最主要因素,却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可以对地表的侵蚀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成都正在建设的天府绿道体系很不错,既可以是休养生息的环境,灾害发生的时候也是避难场所。”崔鹏也留意到,成都的生态环境在逐步改善,总体来说已经是非常好的,“成都本来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在成都市能够开辟那么多空间做绿道,或者是绿色的或者生态的休闲设施,不仅为市民提供了非常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娱乐的场所,也非常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发展主旋律。“
      崔鹏同时认为,目前天府绿道体系建设虽然已经考虑了生物多样性,但还是可以在今后建设中把生物多样性考量成分再增加,“再加强一些会更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同时,他还建议,在天府绿道建设过程中多增强一些科普内容,甚至包括防灾减灾的内容在绿道中得到更多的体现。“现在有一些做得好,但我希望整个天府绿道体系能够在方便市民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可以学到必要的科学知识。”
      崔鹏介绍,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包括三个转变: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
      “以前我们发布减灾的信息以后,组织群众撤离,群众可能都不是太乐意。”崔鹏说,现在就要把触角伸到社区群众,增加他们的防灾减灾的知识,提高他们风险意识。
      四川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减少  
      多项经验值得全国推广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水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流域之一。多年的监测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面积虽只占全国的21%,但废水排放总量占全国的40%以上,多项污染物的排放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四川面临的水土流失、山地灾害状况如何?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长江上游的山地灾害和水土流失问题,同样是崔鹏关注的焦点。为了摸清长江上游山地灾害与水土流失的环境背景、区域规律等问题,他曾带领团队编制了《长江上游山地灾害与水土流失地图集》。在崔鹏看来,四川在水土流失方面创造了很多好的生态建设方面的经验,“比如川中丘陵区坡改梯建设,大大减轻了水土流失的动力条件,再比如干旱河谷,四川也研发出来一系列的微地形、耐贫瘠耐干旱植物品种等生态修复措施等等。”崔鹏说,这一系列的措施实施下来,四川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生态修复面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水土流失面积也大大减少了,环境也更优美。
      崔鹏表示,在四川如此复杂的环境下,灾害面临的形势也比较严峻,但四川在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等方面依旧积累了很多经验,也为全国积累了经验。
      美丽中国专项-小流域山地灾害综合减灾示范有望在川启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天气状况、空气质量都已经实现了监测预报,水土流失状况能否监测预报?“如果把所有的监测网络统一规划,是可以实现既能预报生态环境、又能预警水土流失状况。”崔鹏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虽然目前生态环境、林业、水土保持等各个职能部门都有监测系统,但他个人认为应该把这些监测统一的规划,“虽然每个监测系统都有各自的任务和要求,但总还有相同的监测要素,甚至有一些都在同样区域里面布置不同的检测点,国家应该对自然生态,包括水土流失,灾害,做一个统一的规划、部署。”
      这意味着,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可以实现“一张网”监测预警?崔鹏说,“完全可以兼顾。”他举例说,比如四川正在建设的大熊猫国家森林公园,或者长江流域,都可以纳入到这样一个监测体系中来进行管理。
      崔鹏还透露,中国科学院刚刚启动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下称“美丽中国”专项),他就承担了其中一项任务——美丽中国专项-小流域山地灾害综合减灾示范,其目的就是通过通过对风险的判断,从而把减灾的关口前移,更关注风险,更关注预测,更关注灾害的风险综合管理,“目前我们已经初步计划在凉山州里面做试点示范,已经进行了对接,不久后就有望启动。”
      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4 J8 m7 n& K3 W" w, i# t$ e! D) P9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