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崔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7|回复: 0

崔治清的“无腿人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发表于 2019-12-10 18: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寻访延安模范】崔治清的“无腿人生”
    5 ]( g. [) J" y; P0 }2 v) s( m  t0 j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幸的灾难,常常考验着人类的耐力。君子有志,化伤痛为动力,胼手胝足,于逆境中奋起,以超越庸常的毅力,完成了对于自身和他人的救赎,创造了平凡中的奇迹。”这是2019年7—8月份陕西好人榜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上,组委会给“延安模范”崔治清的致敬词。

    现年57岁的崔治清是志丹县顺宁镇保娃沟门村村民,17岁时,因一场砖窑倒塌事故致使高位截肢,失去了双腿。妻子马翠玲有智力障碍,完全没有劳动能力;两个女儿才出校门不久,工作还不稳定;父亲崔步发也已87岁高龄,行动迟缓,需要赡养。2015年,崔治清被确定为精准扶贫户,在感念党和政府恩情的同时,他不畏艰难,自立自强,凭借着修鞋的手艺,撑起了5口之家。2017年,他家人均纯收入达到11600余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 b; i$ \* d/ m  H" ]8 B5 f: o/ |! o* ]

    “没了腿,我还有双手”

    天有不测风云。1979年,17岁的崔治清正在大队的砖窑里做工,轰隆一声巨响,他被埋在土石之下,不省人事。再次睁开眼睛,已过了整整24天。看着空空的裤管儿、不利索的左手,他欲哭无泪。

    “这个后生废了,以后可咋活呀?”面对后续高昂的康复治疗费用,亲戚们纷纷劝说,让他去养老院。崔治清踟蹰再三,反复思量,对于亲戚们的“好意”,他只回了一句话:“没了腿,我还有双手,该我承担的责任我会承担,该我尽的孝道一点也不能少。”

    他学着将双臂、双手发挥最大的功用,慢慢适应没有腿的生活,接受旁人异样的眼光……

    27岁那年,在父亲的操持下,崔治清娶了妻子。后来,两个女儿相继出生,崔治清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自身这种条件,干点什么能养活一家老小呢?”崔治清思虑再三。1993年,带上一个旧的木头工具箱和亲戚凑钱买来的一架二手钉鞋机,崔治清举家来到县城,开始了长达26年的修鞋生涯。

    “开始那一年,太难了。修鞋的人都找老师傅,我一个新面孔,根本没什么人光顾。”忆及创业初期的艰难,崔治清脸上没有苦涩,始终带着笑容。

    但崔治清是一个要强的人。生意清冷未曾放弃,挨饿受冻始终坚持。不向命运低头,不向现实妥协。从最初的流动修鞋摊,到如今在县城中心街广场农业大楼旁边有了固定的修鞋铺;从起初每天收入两三元钱,到现在每天收入60余元。他说:“从来都没想过要放弃,我要做打不倒的‘铁人’。”

    “谁不爱财,但也得取之有道”

    “老崔,你来了我就安心了,娃娃学校今天要开运动会,昨天没发现鞋子破了,这个时间也没处买,你赶紧给修一下。”一大早,家住城南却舍近求远找崔治清修鞋的李正义就守在了店门口。

    在志丹,崔治清修鞋的手艺是有口皆碑的,活儿做得细致,收费公道,加上他残疾人的身份,光顾的人越来越多。

    “不要给了,你的光景也不好,我这就是随手一弄,也不费啥工夫,你赶紧把钱收起,娃娃还等着用鞋了,快去、快去!”崔治清将修好的鞋子递给李正义,说啥也不肯收他的钱。

    “不会收的。老崔这人热情,又有爱心,来他这修鞋的,小毛病、不费什么工的一般都不收钱,这都是常事。”负责片区卫生的清洁工曹东齐恰巧路过,看到了这一幕,不由得插上一嘴。

    的确,在崔治清经营修鞋铺的这26年间,免收、少收修鞋费是常事,光景不好的不收钱,年龄大的不收钱,小毛病稍微修补一下的不收钱,没有零钱的也说声:“算了,下次来再收。”

    “师傅,你看下这个鞋带儿开线了,能修吗?”说话间,又有人来光顾。

    “修是能修,就是我这没有白线了,这个黑线钉上不好看,你到旁边那家去修吧,那家有白线,师傅手艺也好。”考虑到修鞋后的美观,崔治清把生意介绍给了旁边的修鞋铺。

    曹东齐打趣道:“哪有你这样做生意的,你就靠这个养家了,这个不收钱,那个又介绍给别的店,不知道你光景的人,还以为你是个有钱的老板呢!”

    “你快不敢调侃我了,这些年,我得到了不少帮助,自己也就会这么点手艺,力所能及地帮帮别人,没有什么。那个黑线钉上确实是不好看,谁不爱财,但也得取之有道不是?”知道曹东齐是好心,崔治清乐呵呵地回应。

    “为了孩子,再苦再累,我也不怕”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管命运曾和崔治清开过多大的“玩笑”,家和家人,是他永远的坚守。

    看着年岁渐长的父亲,憨憨傻傻的妻子,和日渐长大的两个女儿。崔治清想,总这么在县城漂泊着也不是个事啊!

    2008年,借着县上新农村建设的良机,崔治清拿出辛苦积攒的7万多元,在老家保娃沟门村新修建了一院平房,一家人终于结束了在县城租房的生活,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

    “家是有了,可这修鞋的活儿不能丢啊,这一家子老小还都指着这个糊口呢!”从此,崔治清的修鞋路,每天又多出了16公里。

    凌晨5点,多数人仍在酣睡,为了不耽误修鞋的生意,崔治清早早地起了床。淘米、洗菜、生火……动作连贯且利索,招呼着父亲和妻子吃过早饭,崔治清用双手撑着,爬上代步的残疾人专用三轮车,又急急忙忙赶往县城的修鞋铺。

    一整个白天,崔治清基本不吃不喝,实在饿得不行的时候,才会花一元钱买个饼子或者馒头充饥。好心人劝他保重身体,他也只是微微一笑道:“没事,我早上吃得足着呢!”其实,他一方面是担心上厕所不方便,更重要的还是想着省点钱,让家人的日子过得更好些。

    2015年,崔治清的小女儿考上了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了让孩子完成学业,也为了圆他自己的梦,崔治清早早托人打听了政策,申请了生源地助学贷款,欢欢喜喜地将女儿送进了大学校门。

    “大人们吃过的苦,遭过的罪,不能让娃娃们跟着受连累。为了她们,再苦再累,我也不怕。”两个女儿,永远是崔治清最深情的牵挂和希望。

    灾难压不垮,脊梁挺且直。如今57岁的崔治清,经生活打磨愈发豁达开朗。闲暇时,他会和几个老伙计一起拉拉二胡,唱唱小曲儿,也会和女儿畅想美好的未来。这个时候,灾难、磨难、不公、奋发、坚持……一切,都在钉鞋机悦耳的嘀嘀嗒嗒声中,变得遥远而又清晰。

    记者手记

    失去了双腿,对一个人来说,天都塌下来了。

    遭此变故,许多人可能选择了“苟活”,身体废了,精神也废了,从此躺在床上,等着国家救济,等着社会救助,等着亲人帮助,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有碗饭吃,一切便都无所求了。

    许多四肢健全的人,遭受一点挫折都会丧失生活的信心,何况崔治清这种深度残疾的人。

    但崔治清不一样。“我要好好活着,我还有许多事没做,还有一家人等着养活。”正是这种对命运的不服气、不服输,对家人的责任、担当,支撑起了崔治清的内心世界,给了他重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酷暑严寒,他都艰难地上路了。哪怕一天只挣几块钱,情况最好的时候也只挣五六十元钱,付出比正常人多,收入远比别人少,不埋怨,不放弃。在他的心里,没有依靠思想,没有等待念头,有的只是同命运的抗争,有的只是靠自己双手养家。

    他盖起了新房,供女儿读完了大学,带着全家摘掉了“贫困帽”……这就是他的能量。不放弃,一个人的能量大得惊人,即使这个人没有双腿,但仍然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改变一个家庭的面貌。

    “没有了腿,我还有双手。”崔治清身残志坚,在脱贫攻坚战中,他无疑是许多人学习的榜样。(记者 王玥 通讯员 刘莹)


    7 ~5 D/ G; h4 `* L% l

    1 @0 U! Q( Y5 i
    8 X& i; u, A* b3 r! V. r
    ; z7 C7 k% U  K/ I) Z7 m. G
    1 _9 g3 E# ^0 A;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