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崔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4|回复: 0

[教育界] 崔希亮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9:54
  • 发表于 2021-1-15 17: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崔希亮,男,汉族,1960年2月出生,吉林省怀德(今公主岭)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人文科学名誉博士、韩国启明大学艺术学名誉博士。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多部专著和6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和发表,对世界汉语教学和争取汉语的国际地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有一定的贡献 [1]  。" y0 _( u. P5 w# u
    曾任北京语言大学校长。* D* h6 T* g2 F" ~3 _% u
    中文名 崔希亮 国    籍中国 民    族 汉 出生日期 1960年3月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出生地 吉林省怀德县
    : Y9 r& i7 H0 ~目录
    % F9 }6 }0 |( _; z& P0 j; _- R; w& g) D$ Y+ v9 r, v
    人物履历
    6 P6 R6 ^. X' V1 m' ~1983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学士学位。! p+ o* b* O' m: v# l! v$ v
    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 U, a# M/ b2 K: ~
    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
    2 |: n8 X) R0 t( a  v/ z1 Y1998年晋升为教授。/ o* B* I5 V' A' H1 Z
    2000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陆俭明教授。
    - q5 `! _9 p0 g4 C$ j2005年6月至2017年5月任北京语言大学校长。 [2] ) i: k; a! L* s* N0 j6 T' A; l
    研究方向
    , K5 Y- a0 \- z1 _! P1 t现代汉语语法和汉语熟语' E- N/ T) K! ~9 o1 H. X  T+ h0 U, I
    学术兼职
    3 i- N- i! g/ Y4 N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语言学会会长,教育书画协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 [3]  。% k6 u- y6 V' w1 V) [( [% h
    出版著作
    ( e0 F) a' p; x% N! Y专著
    ( F' V& E+ {! A/ ^7 k, S/ `" D1、《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E& x! z  ~$ z/ {! M$ K) K: Z
    2、《语言理解与认知》,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z& P3 T3 h4 a3 i' V# f& z
    论文$ [# _, I. n1 `; I7 I) t
    20世纪& P2 \4 i& f6 D
    1990,论“连...也/都...”结构的多重语言信息,《世界汉语教学》No.3 pp.139-144。4 B5 A3 e; f' I: q8 W& j8 p
    1991,并列式双音词的结构模式,《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pp.443-452,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I2 |- U! x. \$ _$ M. D) k
    1992,语言交际能力与话语的会话含义,《语言教学与研究》No.2 pp.97-113; 又见北京语言学院《第二届青年科研报告会论文选》# o' D* H5 y! \5 `% X6 n5 V5 T
    1992,人称代词修饰名词时“的”的隐现问题考察,《世界汉语教学》No.3 pp.179-183。
    / u! b. V+ J1 H( `1992,汉语三字格惯用语考察,《机器翻译研究进展》pp.557-563, 电子工业出版社。
    5 q  ]$ h- z/ C; o) U2 h1992,话语的潜台词与交际策略,《修辞学习》No.4 pp.16-18。9 i- R# }6 f+ c& X2 w
    1993,汉语四字格的平起仄收律—统计及分析,《修辞学习》No.1 pp.13-15;又《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 _# j6 g& a* G' Q6 J8 B
    1993,汉语“连”字句的语用分析,《中国语文》No.2 pp.117-125。7 v" @/ B; `2 [1 S
    1994,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立场和方法透视,《语言教学与研究》No.2 。
    ( v- h5 x( C+ m; {# c1994,从“连...也/都...”结构看语言中的关联,《90年代的语法思考》pp. 185-196,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 t! T( L. d& U$ n5 D7 a3 g* [: g1995,普通话字音的异读及正音对策,《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pp.258-265。又见《对外汉语教学 论集》,pp.30-42,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 M; `4 \: F! [+ T/ A* ^1995,汉语“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世界汉语教学》No.3。
    + z  l# c; B% j, G! d. r( f7 S1996,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No.2。* @" v7 y8 Q4 y! |1 S. p
    1996,“在”字结构解析――从动词的语义、配价及论元之关系考察,《世界汉语教学学》第3期。$ u) K# \- n% t! T$ u. n0 ^
    1996,“把”字句和“将”字句,吴竞存编《〈红楼梦〉的语言》,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F# s& Z4 X! r0 U( e! e
    1997,汉语熟语的界定及其分类,《北大海外教育》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4 {3 g% q% h  Q1999,汉语亲属称谓的嬗变及其动因,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汉诺威;《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g- H( e, v; U$ g7 i( `0 k) o* B
    21世纪! W1 Z% N: Q) `8 R! K
    2000,空间方位关系及其泛化形式的认知解释,98国际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北京;《语法研究与探索》第10辑,商务印书馆。
    " j. {2 w) g; m2000,人称代词及其称谓功能,《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 n4 L5 V- d* g/ w; R- u4 @
    2000,日本学生的汉语学习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理解,2000早稻田国际研讨会—21世纪与教育改革·东京
    5 C; A$ f. H: ?& ?4 n2 {6 K4 q2000,汉语方位结构“在……里” 的认知考察,第11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芜湖。《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一),商务印书馆。
    4 F2 T, X+ P& X. \' P2 @2001,“在”与空间方位场景的句法表现及语义映像,《中国语言学报》第10期,商务印书馆。) O: D& d) [' ~/ t7 N3 ^
    2001,试论理论语法与应用语法的接口,首届亚太地区中文教学研讨工作坊,香港5 m& w9 g; @, ^1 i
    2002,汉语空间方位场景的态与论元的凸显,新世纪首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香港,《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q" {5 _: V* G2 x
    2002,空间关系的类型学研究,《汉语学习》第1期。
    1 `( F' X9 {- M  a) z8 Z2002,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语言教学与研究》第5期。0 K5 Z- B- M& ~/ [
    2002,试论理论与法语教学语法的接口,《第六届全国对外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5 T' n8 \4 @7 M3 \  c/ _) [5 R2002,试论教学语法的基础兼及与理论语法的关系,《第一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 P! G- h* }2 t5 C! N
    2003,事件的情态和汉语的表态系统,《语法研究与探索》(12),商务印书馆。
    : D& m5 D5 y/ c8 p2003,日韩学生汉语介词结构的中介语分析,《中国语言学报》第11期。
    6 K7 x- R7 q$ P2005,欧美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特点及偏误分析,《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
    - H# ~7 N# |- l2005,介词“由”标引的事件角色兼及与“从”的比较,《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