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崔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15|回复: 0

崔蕊芬:守护福州人的乡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6:27
  • 发表于 2023-11-1 19: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坊巷女儿”崔蕊芬:守护福州人的乡愁) n# E7 T' F; R5 R' j

    7 G1 I) b; t& e7 B- L, L7 ?中新网福州5月8日电 (林春茵 陈玲)“我对三坊七巷是真感情,这里有福州人的家国情怀,福州人的乡愁。”福州市鼓楼区南街街道三坊七巷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妇联主席崔蕊芬如是说。6 d7 k! V# H- J* L
    1 _5 Z6 i9 V0 Z' U" H8 a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定于今年7月16日至31日举办,大会将在福州设立主会场。中新网记者近日专访崔蕊芬,听她讲述坊巷里的乡愁守护。5 i0 G; j9 K: f9 {* j/ t" k
    - V" g- N* L/ v4 K
    在古厝里开名人故事会,是崔蕊芬守护乡愁之举。
    * N0 d- h( \9 E# t  G% Y! R4 x
    2 l" D8 [3 k! E. `- Z7 _2018年调到三坊七巷社区前,崔蕊芬在福州市鼓楼区杨桥河南社区工作了17年。崔蕊芬在福州达明路出生长大,一街之隔,就是三坊七巷。
    . @* C$ M1 A7 I; |% x/ l$ Z- u' @4 L6 o% r
    林则徐、 沈葆桢、林觉民……从三坊七巷街区古厝走出的一代代人才,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崔蕊芬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手握古厝资料,衣锦坊、郎官巷、二梅书屋……把老房子拜访了个遍。
    % x- k, R) U' q& s: i: z/ _8 K" n- v: H; M4 ]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崔蕊芬意识到,对三坊七巷的历史名人、家族变迁、历史事件进行深度梳理,以“有人物有故事”,活泼又自然的研学方式,最能让青少年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 i* r$ g; h/ y9 l  g0 B8 ]# m+ \% Q
    % ^- c, ], e& J6 b
    每逢寒暑假,青少年在澳门路林则徐纪念馆重温禁毒风云;在杨桥巷林觉民、冰心故居再忆革命党人峥嵘岁月,邂逅“小橘灯”;在郎官巷严复故居“重逢”严复校长;在福建省民俗博物馆做花灯、在咏春拳馆里拆招……坊巷文化研学之旅蔚然成风。“跟着课本去研学,孩子们最能体会到不同的坊巷人物共有的家国情怀。”在崔蕊芬看来,坊巷人文延展了社区妇联工作的文化内涵,妇联工作多了一层深远的文化意义。
    / Q+ v. K4 M6 p- }7 w0 D$ v* Y5 v% B" \0 ?1 o; V8 Q
    此外,崔蕊芬发动党员,推动“坊巷巾帼志愿服务队”在原有的“虾油味”党员志愿导游队的基础上,联合三坊七巷保护开发公司,与历史文化名街和党员诚信店对接,开展“红色线路讲解”、“真诚服务游客”等志愿服务活动。8 F/ H8 L+ e0 h4 g8 D/ f
    ( b) {( u2 U# w  `
     剧坊里的“点灯人”
    ; a9 b& D* Z9 g1 W1 i5 a崔蕊芬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助党建”的工作理念,她总结为:“红色领航”。基层妇联区域化改革之后,三坊七巷社区妇联队伍也扩大了。妇联班子由原有7名执委增至15名,兼职副主席增加3名,与崔蕊芬并肩前行的优秀女性越来越多。她们来自耕读书院、福州瑞来春堂国药馆、中瑞剧坊、福建省民俗博物馆等等,在崔蕊芬看来,她们都是“点灯人”。
    & O% j# C. ], Q& p( d0 i2 E
    $ w2 U# j  e1 Q& `; }这群“点灯人”梳理出传承坊巷文化、红色资源及景区服务各类别的“需求清单”,分别认领走家庭文明建设项目、微心愿。她们开辟党建文化游、红色名人游、闽都文化游的“红色线路”,开设“行走中的党课”等。+ G2 `# [4 T) }2 s
    ) F- _7 e) M! V: W3 P- v
    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2020年7月在三坊七巷社区派驻了福州市首个“法官工作室”。与此同时,同心社社工来了,海容社工也来了,他们分别启动“暖心姐姐幸福家庭”项目和社区儿童成长营等活动,创新开展妇女维权和亲子教育。$ S, @; C8 Z/ P- V  j

    ( N/ M2 m" j+ Z“家庭教育需要专业服务,我们也要知晓情况,才能精准帮扶。”崔蕊芬告诉记者,正是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现代社区管理模式,激发了“点灯人”们共建社区文明、建设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的内生动力,“妇联工作就活了”。1 V& T0 \  z( M8 F1 Z
    $ W- |# Z. R* P  T$ {  E: v9 E2 e8 D
     老街坊的“坊巷女儿”
    : D0 q: y3 `& v1 K3 n' l- `3 I. K8 _$ {. G' X, }9 R" k/ m! M
    崔蕊芬的日历上,每个月都有“活动”。她依托三坊七巷学习促进会,福州人拗九节熬粥敬老;立夏煮锅边送邻里;正月春节、元宵、端午、重阳更是热闹非凡。对三坊七巷老街坊来说,崔蕊芬就像个暖意融融的“小太阳”,他们把她当做“坊巷的女儿”。, b; J7 J, o3 b; o1 c
    3 q) h/ g& m; b7 T" N8 |6 E
    三坊七巷改造后,3000多户老街坊迁出,但因为各种原因,不少人户籍没迁走。“没迁的街坊,都是我的服务对象。”每月走访困难户,崔蕊芬的小本子上记满鳏寡孤独老人们的需求。* d, z0 i( @$ W% B  k- ]3 W# D

      T0 f$ Q& @* T0 C- c搬迁至丞相坊的老依伯有慢性病,去年防控期间,送药送饭,“要提前和该社区联系放行”;二环路的老依伯是过敏性哮喘,“药没了来电话得马上飞过去”;坊巷里的陈老哥身体不利索,“想联系养老院住进去”。两年间,有4位坊巷老人辞世,崔蕊芬一手操持后事,送走了他们。她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守望相助,社区才会成为群众的温馨港湾。
    8 R) l9 B) Q" W* O+ @. s' l1 f. G- N6 z: p6 r) ^: T8 \
    崔蕊芬也探索以党建“近邻”共融的理念来服务商圈经济。“我们以党建联盟单位为龙头,吸引企业入驻,助推东街口商圈复燃。”崔蕊芬表示,以坊巷党建引领坊巷经济和商圈经济,可以促进坊巷经济和院落经济融合发展。“在后疫情时期,‘近邻’情帮助大家共渡难关。”
    ( x+ F6 ^3 n0 ?
    - c; W, N6 z$ ]- |( |7 i崔蕊芬通过党建引领,妇建带动,“强化党建凝心、服务居民贴心、治理社区用心、倾听民意真心、繁荣文化润心”的“五心社区”服务品牌在三坊七巷社区呼之欲出。/ T3 S/ O( v4 Q2 R, T+ V
    * n% T# }5 ~' I' f5 P. W3 b
    “在三坊七巷社区,‘我们的节日’已经内化成社区民众睦邻敬老的习俗,近邻共融的党建、妇建理念,也助推企业复苏。”崔蕊芬说,“三坊七巷是福州的文化地标,‘英雄气壮、儿女情长’的三坊七巷精神,正在与福州的精神脉搏共振。”(完)3 K: }4 P$ J; O. N; ?

    1 G& O) t! c1 ^9 D2 e) R& {! K
    % h% p/ w/ i; q' p/ x- p7 B; L- i' t) S" E, y+ d7 i-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与本站无关,本站不承担由本站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3-11-30 03:46 , Processed in 0.031229 second(s), 15 queries , XCache On.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