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崔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回复: 0

河北任丘“崔氏毛笔”:百年手工传承 制笔如修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2:37
  • 发表于 2024-1-9 22: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偶然得见此笔,古制纯朴,一试之后,心手双畅。求知其源,始悉为草帽崔公遗法,幸二世得传。颖錐之佳,无过此者。”1990年,中国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在偶得几支“崔氏毛笔”后,爱不释手,用其中一支写下了对“崔氏毛笔”的评价,并落款称“岁在庚午中石试锋后由衷之言”。
    ; q3 C" f4 C1 d& r1 O; d, U% P0 V. g5 b$ \3 A7 j
    7日上午,在河北省任丘市青塔乡双塔村,“崔氏毛笔”第三代传承人崔志刚翻着一叠厚厚的相册说,几十年间,崔氏族人还留下了与董寿平、沈鹏、刘炳森等书画名家的合影。能与他们结缘,均因其祖父崔子斌始创并流传下来的制笔工艺。2 G. @: q6 U8 d; p. b$ f  v# z
    & s' `4 W; c3 j" Y* c
      据崔氏族人介绍,1921年,14岁的崔子斌来到北京李福寿笔店做学徒。经过苦心钻研,其精湛的制笔工艺吸引众多书画爱好者慕名而来。然而在当时,国内使用较多的毛笔,以日本产的质量最为上乘,国产毛笔相形见绌。崔子斌就想,如何制作出更好的毛笔来,让中国人拿中国笔作中国书画。
    4 r) w  [7 ?, S0 V$ l
    - |  ?3 M9 D& i5 s8 A  “父亲用了9个月的时间,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做出了质量更好的毛笔。为此,齐白石先生曾在当时的报纸上发表文章,说父亲制作的‘七紫三羊’毛笔超过了日本笔。”崔子斌二子崔星荣说,他年幼时曾见过报纸上的这篇文章,但其后报纸丢失,再无从查找。9 \% x1 P0 }! P! m

    3 B2 `* R/ n. b0 g# V 崔星荣说,“崔氏毛笔”严格遵守“尖、齐、圆、健”标准,共有120道制作工序。其中,选毛、掺麻、拉才子、择笔几个环节最为重要,有“掠笔如号脉,择笔如看病,制笔如修行”一说,整个制笔过程全靠手工,容不得一丝马虎。  R' M2 I0 u/ S% R& l, ]% _/ l
    / ~5 U' W$ P8 X/ p0 ]8 y$ @3 T8 m! g
      “笔杆选用的是南方青竹、黄竹或红木杆,狼毫是北方的黄鼠狼尾毫,麻是任丘本地的麻,羊毫则南北皆有。”崔志刚说,随着国内山羊的不断杂交育种,原本用作制笔的本地山羊越来越少,往往踏寻数百里地,一千张羊皮里都难寻一张能够用作制笔的羊皮。' }$ C3 H1 g: \/ I) G6 }
    . `% _4 c, [3 t+ T2 D! R
      “曾有不少企业找过来,想工厂化生产,都被我们拒绝了。我们觉得,工厂化的流水线,生产不出有‘灵魂’的毛笔。”崔子斌五子崔星茂说。) M& h* t( d3 N* g. H5 _; J

    / S+ y8 ]+ ~+ I. K4 y. y  从崔子斌进京做学徒算起,至今已经整整一百年了。崔志刚说,“崔氏毛笔”已经传承到了第四代,从事手工制笔的崔氏族人已有八人,均是崔子斌的后代。大家仍都居住在双塔村,坚持在家中手工制作毛笔,由于长期泡在水中,崔志刚的双手已经有些变形,但他并不在意:“书画艺术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好的书画家手中,需要有一支好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