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崔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6|回复: 6

有关北朝博陵崔氏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30 18: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 者】高诗敏
! I1 K. Q1 g9 ^. \) X9 S( q【作者简介】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历史教研室副教授 100037 * f1 ?( C1 B& v: f' C- i8 l
【内容提要】在北朝以前,博陵崔氏的社会地位与清河崔氏基本相埒。及至北朝,从人物业绩、官品、爵位和担任中正的概况等多种角度审视,其政治、社会地位已逊于清河崔氏。在婚姻关系方面,北朝博陵崔氏的国婚率虽不高,但存在异辈婚。它同汉士族的婚媾高居首位,特别是与赵郡李氏联姻独多,其中并未发现异辈婚现象。北朝时,博陵崔氏有两支徙居太行山麓,崔昂房支约在北魏与东魏之交举族迁至今河北平山县;大房崔伯谦房支则在北齐时移居于今河北鹿泉市。
" y* c* m+ A  E/ p$ \  M( p【关 键 词】北朝/六镇鲜卑/中正/异辈婚  s1 u% u+ W! v) k* H
博陵安平崔氏是北朝第一流士族,这是史学界的共识。但对有些具体问题,诸如博陵崔氏的地位是否逊于清河崔氏,抑或相埒;博陵崔氏同北方汉士族及赵郡李氏的姻媾有无异辈婚等,在看法上尚存在着分歧。本文拟对上述有争议问题以及博陵崔氏迁徙问题略述己见,以就教于方家。
2 R  J9 W% U  E$ c4 ^: U$ s    一、北朝博陵崔氏的社会地位问题
& p, x# v" Q' Z. T4 k4 F衡量士族地位的标准,不外乎从先世门望、当代仕宦、婚姻、文化底蕴以及经济力量等方面考察其综合实力。虽然各家族显赫的途径有所不同,但关键因素则取决于婚宦两途。唐代柳芳曾指出:“郡姓者,以中国士人差第阀阅之制,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仆者曰‘华腴’,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①这说明魏晋以来品藻门第阀阅是以仕宦官爵为主要依据的。随着时序推移,有些士族仕宦不显,门望也因之颓败。如颍川荀氏是魏晋高门,及至南朝业已衰落。其中荀伯子靠妻弟谢晦(字宣明)推荐为尚书左丞,他“常自矜籍荫之美”,并对王弘说:“天下膏粱,唯使君与下官耳,宣明之徒不足数也。”②由于荀氏长期仕途坎坷,其自诩之辞只不过成为世人笑柄。另是在大族内部,各房支间地位的高下也受仕宦所支配,如北魏司徒崔浩,其先祖在曹魏仕至司空,位列三公。他“恃其家世魏晋公卿”,常凌辱其它房支的崔模、崔赜。下面拟依据仕宦这一主要标准,对博陵崔氏的社会地位予以剖析。2 j' \: X5 @8 j( ?7 ]/ m& C
博陵崔氏是北朝士族中历史悠久的旧族之一。早在东汉时,博陵崔氏已以儒学闻名于世。崔yīn@①少与班固齐名,“博学有伟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③其子崔瑗“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后来师从贾逵,与学者马融、张衡特相友善。他学识渊博,著述丰赡,史称“瑗高于文辞,尤善书、记、箴、铭”,所著赋颂碑铭凡五十多篇,为“诸儒宗之”。(注:《后汉书》卷52《崔yīn@①传》,1722~1724页,中华书局,1987。)瑗子崔实亦好典籍,所著《政论》,“指切时要,言辩而确,当世称之”,深为著名思想家仲长统所赞赏。(注:《后汉书》卷52《崔yīn@①传》,1725页,中华书局,1987。)这一时期的博陵崔氏在政坛上并非世人瞩目的显贵,崔实虽曾一度召拜为尚书,但鉴于世道阻乱,因称疾闲居,数月即被免职;其从兄崔烈位至太尉,终因买官之嫌,声誉骤减。所以家族中人多是地方郡守县令,崔yīn@①系长岑长,崔瑗先作汲令,后迁升济北相,崔实长期是五原与辽东郡守,崔钧为西河太守。在东汉士人特重名节的氛围濡染下,博陵崔氏在任上很注重实绩,崔瑗在汲县督劝百姓开垦稻田数百顷,崔实看到“五原土宜麻xǐ@②,而俗不知织绩”,遂购置织具教民纺织,从而使“民得以免寒苦”。(注:《后汉书》卷52《崔yīn@①传》,1730页,中华书局,1987。)由于儒学和政绩卓著,使博陵崔氏跻身为东汉名门。《后汉书》作者范晔给予很高的评价,说“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沈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注:《后汉书》卷52《崔yīn@①传》,1732页,中华书局,1987。)反观清河崔氏,在魏晋以前寂而无闻,与历史源远流长的旧族博陵崔氏是难以比拟的。' ^3 n6 _9 ]% k3 s. G. Y; W
迨至魏晋,博陵崔氏的崔赞,少与中领军许允俱名冠冀州。他于魏高贵乡公曹髦在位时仕至吏部尚书,后来迁升为左仆射。其子崔洪,在西晋任吏部尚书,是位很有性格的人物,“骨鲠不同于物,有过,辄面折之”,但他极其清廉,从不以权谋私,而是“举用甄明,门无私谒”。(注:《晋书》卷45《崔洪传》,1287页,中华书局,1974。)在西晋奢糜腐朽的环境里,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在两晋崔氏士族中,《晋书》为之立传者仅博陵崔洪,足见其很有影响力。至于清河崔氏崭露头角,已晚至曹魏时期。其中崔琰受业于郑玄,当曹操平定冀州后,崔琰是丞相东西曹掾属,与毛jiè@③并典选举,“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注:《三国志·魏志》卷12《崔琰传裴注》,369页, 中华书局,1982。)曹操称魏王后拜崔琰为尚书,后被曹操赐死。崔琰主要以刚正不阿为世所称道。其从弟崔林是曹魏元老,魏文帝即位后为尚书,明帝时擢拔至司空。另有崔谅在西晋仕至尚书,崔随为尚书仆射。. S+ Y5 ]" f( T/ K( k
由上所述,博陵崔氏从东汉以来即为北方名门大族,魏晋时期亦是高官显宦不替。发迹于曹魏的清河崔氏,如崔琰声望稍高些。因此在北朝之前,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的官宦及地位总的来说是轩轾难分的。" @  A1 p; e2 l6 b. I
北朝时,博陵崔氏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已低于清河崔氏。正如清河崔@④对范阳卢元明所说:“天下盛门唯我与尔,博崔、赵李何事者哉!”(注:《北史》卷24《崔逞传》,873页,中华书局,1974。)这番话反映了北朝士族地位序列的客观实际。这是因为:第一,在北魏148年的历史中(386—534),博陵崔氏在政界和文坛有影响的人物寥寥无几。据仕宦方面的记载,他们多出任地方州刺史、郡守及其掾属,进入中央政权的也是光禄大夫等散职,象崔秉位为仪同三司是二品高官,并无实权。掌握部分行政实权又有影响力的,仅位至尚书的崔孝芬而已。崔孝芬在魏宣武帝时已以“长于剖析”的政治才能名噪一时,北魏后期历任荆州刺史兼殿中、吏部尚书,还多次督军击败梁军进攻,对巩固北魏南部疆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 a! `& y6 G; D8 v到东魏、北齐时,博陵崔氏的政治地位才发生转机,涌现出崔暹、崔季舒与崔昂这些风云人物。他们在仕途上飞黄腾达,是与东魏错综复杂的政局有密切关联的。首先是权臣高欢、高澄父子,为了随时了解魏孝静帝的动态,便于牢牢控制傀儡小皇帝,汉士族恰是不易引起怀疑的适合人选,象崔暹是魏帝侍读,正好做监视工作。崔季舒亦“以魏帝左右,须置腹心”,被高澄物色上擢拔起来的。他“虽迹在魏朝,而归心霸府”,因而取得高澄的欢心,“密谋大计,皆得预闻”。(注:《北史》卷32《崔挺传》,1184~1185页,中华书局,1974。)其次,高欢依靠六镇鲜卑夺取政权后,这些成为新贵的功臣勋将及其家属多恃功不法,孙腾、司马子如家族尤为贪暴。为了缓和民间不满情绪,高澄父子利用汉士人充当反贪执法的工具,藉以达到澄清吏治的目的,又可将勋戚怨恨引向汉人。史称齐文襄高澄“欲假暹威势”,遂“待以殊礼”。崔暹前后弹劾了尚书令司马子如及冀州刺史韩轨等,被迁升为度支尚书兼右仆射。崔昂也是“受文襄密旨”,以法制裁权贵,收到了“内外齐肃”的效果,(注:《北史》卷32《崔挺传》,1179页,中华书局,1974。)除尚书左丞兼度支尚书。北齐文宣帝高洋即位后,崔季舒迁升侍中、仪同三司,兼尚书左仆射,“大被恩遇”。崔暹、崔昂亦前后仕为右仆射。不过崔暹等的地位并不稳固,勋贵把他们视作眼中钉,当高澄新死,“司马子如、韩轨等挟旧怨,言暹罪重”,(注:《北史》卷32《崔挺传》,1190页,中华书局,1974。)在贵戚的谮毁下,齐文宣帝一度将崔暹、崔季舒流配北边。及至北齐后期,鲜卑勋戚韩长鸾等把持中央大权,进一步排挤汉士人,崔季舒等因为进谏而被后主高纬杀害,终于成为民族矛盾的牺牲品。. r! v, @. D& u: g8 z
与博陵崔氏相反,清河崔氏在北魏人才辈出。其中崔宏、崔浩父子是北魏发展史上极有影响的汉士族人物。崔宏归附北魏后为黄门侍郎,“与张衮对总机要,草创制度”。北魏初期制定的官爵朝仪、律令科禁及音乐等,都是经崔宏“总而裁之,以为永式”。可以说崔宏是北魏初年草创各种制度的奠基人。后来他迁任吏部尚书,深受道武帝拓跋guī@⑤的信任,“势倾朝廷”。(注:《魏书》卷24《崔玄伯传》,620~621页,中华书局,1984。)其子崔浩历事道武、明元和太武三帝,位至司徒。在太武帝拓跋焘统治期间,崔浩谋谟画策,翊赞太武帝击败北境柔然,削平了割据关中地区的赫连氏政权、沮渠蒙逊在河西地区称雄的北凉政权与和龙的北燕,对完成北方统一大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对荐举人材不遗余力,“明元、太武之世,徵海内贤才,起自仄陋,及所得外国远方名士,拔而用之,皆浩之由也”。(注:《北史》卷21《崔宏传》,787页,中华书局,1974。 )后来崔浩领衔编纂“国史”,务从实录,“备而不典”,又勒石立于衢路以彰直笔,导致鲜卑贵戚群起反对,太武帝遂诛崔浩及其亲属,使居住在东武城的清河崔氏受到沉重打击。北魏初,另有尚书崔逞也被道武帝杀害。6 E* }& E& O* [8 }
北魏后期,从青齐地区回归的崔休、崔亮均仕至尚书、崔光位为司徒,使清河崔氏冠冕之首的地位得到加强。迄于东魏、北齐,清河崔氏仕宦不衰,崔@④、崔jié@⑥都官至尚书、秘书监,是社会上很有影响的人物,崔鸿所撰《十六国春秋》显行于世。从对北朝政治与社会作出贡献及影响较大的人物来看,显然博陵崔氏逊于清河崔氏一筹。* |6 o: O4 b" v  N6 Z
第二,从总体上看,博陵崔氏的官品爵位都低于清河崔氏。据《魏书》、《北史》所载,北朝博陵崔氏仕宦及官位有记载者共84人。其中一品6人,计有仕于北齐的崔季舒,位至开府仪同三司; 另有西奔关中,仕于西魏、北周的崔士谦与子崔旷,崔士约、崔弘度父子以及崔宣猷5人,崔士谦、士约兄弟均为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一品官基本上出自西魏与北周,因为北周为招徕山东人才及削弱高齐政权的实力,故对归附的汉士人给予高官厚禄进行羁縻。不过在东西对峙局面下,它对山东地区士族地位不会有大的影响。二品8人,崔秉仕至骠骑大将军、 仪同三司,崔叔彦抚军将军,崔孝芬仪同三司,其子崔勉为金紫光禄大夫,崔昂、崔暹均为仪同三司、右仆射,崔达ná@⑦仪同三司。以上7 人均仕于北魏或北齐。另有崔仲方仕于北周,官至仪同。其余三品16人,四品10人,五品15人。所以,北朝博陵崔氏五品以上共55人,占总人数的65.4%;三品以上有30人,为总人数的34.5%。北朝清河崔氏仕宦可核查者74人,其中一品4人,为司徒崔浩、太保崔光及崔jié@⑥、崔挹;二品4人,三品21人,四品9人,五品15人。计五品以上53人,为总人数的71.6%;三品以上29人,占总人数的39.1%。
3 M+ g$ U. I% F$ M9 d从上面统计数字来看,北朝博陵崔氏五品以上为65.4%,比清河崔氏的71.6%要低6个多百分点。博陵崔氏三品以上为34.5%, 比清河崔氏的39.1%要低近5个百分点。 可知北朝博陵崔氏的官位官品和政治地位逊于清河崔氏。% C6 Y, I; ^/ S+ O4 b
再从爵位来看,北朝博陵崔氏获得爵位者共16人,内有公3人, 即武康郡公崔士谦、安平县公崔士约、邺县公崔弘度,均为西魏、北周所赐爵位。仕于北魏或北齐者没有人得此爵位。侯4人, 崔双护为安平敬侯,崔元珍凉城侯,还有崔弘shēng@⑧、崔仲方由北周授予黄台县侯和范阳县侯。其余为伯1人、子2人、男6人。 至于清河崔氏有封爵者共20人,其中公7人,崔宏为白马公、崔浩东郡公、崔徽济南公、 崔衡齐郡公、崔宽父武陵公、崔@④武城县公、崔光博平县公。侯3人,崔简五等侯、崔恬阳武侯、崔赜清河侯。另有伯2人、子4人、男4人。北朝博陵崔氏仕宦总人数为84人,获得爵位者16人,为总人数的19%多;清河崔氏仕宦总数是74人,封爵者20人,为总人数的27%。特别是清河崔氏获公爵者7人、侯3人,多达10人;博陵崔氏公、侯不过7人, 这也说明博陵崔氏的政治地位不及清河崔氏。
  C0 S4 B. r8 g/ Y/ _, L另从对中正所作的统计来看,博陵崔氏膺任中正者有:崔合、崔文豹、崔宣猷、崔士谦、崔士约、崔孝芬、崔勉及崔暹等9人, 为仕宦总人数的10.7%。清河崔氏则有崔休、崔@④、崔光、崔亮等10人,占总人数的13.5%。在中正方面博陵崔氏亦逊于清河崔氏。* @  b, E- [' `9 `/ U+ Q9 e! E
周一良先生在《〈博陵崔氏个案研究〉评介》一文中,对美国艾伯瑞女士(Patricia Buckley Ebrey)所说的“清河崔氏高于博陵崔氏之说不可信”持有异议,认为“事实与作者这一看法相反”。(注: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19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我赞同周先生的意见,只是觉得所列史实还不够充分,因而从多方面作了补充与论证。至于周先生在文中引用博陵崔廓与赵郡李士谦为忘年之友,由此来说明两家门户相当,似不太妥贴。因为傲视博崔、赵李的清河崔@④,其子崔赡就“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友”,(注:《北史》卷24《崔逞传》,875页,中华书局,1974。)可见这类例子不能说明两家门户相当。
( l, F2 P7 D- l6 A0 D) A" d# v9 x" O' X    二、北朝博陵崔氏的婚姻关系与异辈婚问题: C8 ^% Q  @& W5 U
北朝博陵崔氏婚姻有记载者36例,除去地域不详的4例外,共32 例。其婚姻关系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北朝皇室的姻媾关系。其中同北魏皇室通婚有4例,即崔挺女为魏孝文帝妃,崔孝芬女为孝明帝妃,帝妃2例。崔显妹为高阳王元雍妃,王妃1例。崔孝芬娶宗室女元氏为妻1例。博陵崔氏同北魏皇室缔结婚姻关系都发生在魏孝文帝改革之后,反映了鲜卑拓跋部封建化已臻完成阶段,因而为汉士族与鲜卑贵族大规模通婚创造了条件。这在客观上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强化了鲜卑上层和汉士族的政治联盟体制。博陵崔氏同北齐皇室的婚姻关系,系崔达ná@⑦尚齐文襄女乐安公主,仅有1例。 北方汉士族一般与北齐皇室通婚极少,这是因为北齐依靠的基本力量是六镇鲜卑,他们进入中原地区最晚,文化滞后,和汉人隔阂较大,妨碍了双方大规模通婚。另是北齐处于同北周对峙的局面,战争频繁,其婚姻政策以功臣勋将为主要对象,和汉士族的姻媾自然受到限制。第二类是同鲜卑勋戚联姻。如崔鉴女嫁与平原王陆ruì@⑨,崔士约女适北周尉迟迥之子,共有2例。第三类是博陵崔氏与汉士族的婚姻,共有24例,占总数32例的75%,高居首位。其中与荥阳郑氏通婚有3例,钜鹿魏氏2例,渤海高氏2例, 范阳卢氏2例,渤海封氏和陇西李氏各有1例,唯独与赵郡李氏姻媾多达13例。北朝博陵崔氏和汉士族的婚姻关系,请详见表一3 j9 r* P1 q0 ^: Z" T7 f
表一反映了如下情况:其一,在整个北魏时期,范阳卢氏罕与博陵崔氏联姻,只是在东魏、北齐崔昂房支仕途显达时,才同它有了2 例婚姻。与此相反,范阳卢氏侧重与清河崔氏通婚,如崔浩母为卢谌孙女,崔浩女嫁与卢遐,崔赜女适卢度世,卢尚之的两个女儿嫁给崔@④、崔长谦从兄弟。范阳卢氏选择清河崔氏为主要联姻对象,鄙薄博陵崔氏,正说明了在北方第一流士族中尚有不同层次之分,范阳卢氏与清河崔氏的地位处于较高层次,博陵崔氏则属于稍低的层次。; f0 ?$ [& a4 G, @- {
表一:荥阳郑氏   郑敬叔女        崔秉      3例
( j: L1 k4 x+ U! ^6 @: J0 w       郑元礼姐郑仲华     崔昂后妻
" V6 ~' C4 \3 E' W; E$ j9 a! L% w       郑思仁         崔昂女/ {7 r1 o  A0 A/ k  A9 T6 {
钜鹿魏氏   魏收父魏子建      崔挺女     2例
" H8 q( d7 j: }# j: r# |- M9 O4 M6 d) {9 P       魏收          崔孝伟女
5 Z4 i( O- C- }渤海高氏   高乾          崔圣念女    2例: [" T* q( U( j
       高慎          崔暹妹
7 t1 a; ~' |' C* G3 A# E, a2 f2 M范阳卢氏   卢文甫女卢xiū@⑩娥 崔昂前妻    2例
& g: k2 ]9 m" j       卢公顺         崔昂女+ M3 z: M% p6 k4 `2 Y
渤海封氏   封柔          博陵崔氏女   1例
. f- w# v4 x) y. T* p陇西李氏   李超          崔宣猷侄女   1例
  @7 W$ y! l" y7 \+ r0 M赵郡李氏   李休女         崔殊      13例
, ^4 y  P# M& r; T       李诜女         崔双护
0 z& l+ A: w. a! F& \& j8 A* f" f0 E/ V       李安世         博陵崔氏女
8 \! ~* G8 ?% ]" Y; _2 N- v       李叔胤         崔巨伦姑6 ~7 k4 _; u, W2 _( q
       李冀          崔世伦姐; [  ?# I8 I: P( I  |+ {% z, y
       李宪长女李长辉     崔仲哲
  s; O  p6 d0 a       李宪第3女叔婉      崔巨伦! s7 }- Z: }$ Q" I$ O
       李宪次子李希宗     崔楷女崔幼妃0 B9 d% S7 G. h% x7 _
       李宪第3子李希仁     崔孝芬女
* a' G2 ^% m. G7 [. \       李希宗长女       崔叔瓒
- ?8 i- t9 X5 ]% P7 N8 g- ?0 L       李孝贞         崔昂次女2 |8 A, u6 j9 ?4 l9 g; n
       李琮子赵客       崔彦遐女3 Q& _" b! d8 k3 l! `3 c' _" i) A+ c
       李琮女和上       崔君弘$ N1 b# N' `( {8 P8 |
9 v& \5 ~# Q. m8 J6 X# Y; i
其二,博陵崔氏和7家汉士族建有婚姻关系,联姻多者不过2或3 例,少者1例,但与赵郡李氏竟高达13例之多,数量之大, 超过其它士族数倍。不仅如此,这两个家族的婚姻还贯穿于整个北朝,涉及赵郡李氏的5代人,即从4世纪末直至6世纪后期,相继同赵郡李氏的6世李休女、7世李安世、8世李叔胤、9世李希宗兄弟姐妹和10 世的李孝贞等先后婚配,时间之长远和连绵不断是空前的。魏晋以来,婚姻是衡量士族门望与地位的重要尺度,士族择偶对门第高下极其重视,诚如郑樵在《通志》中所说,自隋唐而上,“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博陵崔氏与赵郡李氏的姻媾如此密切与频繁,反映了他们门第相当,属于北方第一流士族中的同一层次。因而从婚姻方面亦印证了清河崔@④所说,即博陵崔氏逊于清河崔氏,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2 {# s. Z2 Z6 X, k5 D* t+ q0 i其三,在博陵崔氏的婚姻关系中,血缘婚与姻媾重叠现象突出。如崔挺女嫁与钜鹿魏子建,其孙女又嫁与魏子建之子魏收,是姑表兄弟姐妹间完婚。崔殊娶赵郡李休女,其子崔双护又娶其母之侄女为妻。崔仲哲娶赵郡李宪长女李长辉,其子崔叔瓒娶李宪孙女,这样姑侄出嫁后又变为婆媳关系。
+ O( \. f5 ]5 T+ T在北朝博陵崔氏的婚姻关系中,同北魏皇室的姻媾的确存在异辈婚现象。如崔挺之女为魏孝文帝妃,崔挺孙女即崔孝芬之女为魏孝文帝孙孝明帝妃,即比孝明帝大一辈份。由于博陵崔氏与北魏皇室联姻较少,仅发现这一例异辈婚。范阳卢氏在汉士族中国婚率最高,与北魏皇室通婚有13例,其异辈婚就较多。象卢敏女为孝文帝妃,其从兄弟卢道约之女卢令媛为孝明帝妃,卢令媛比孝明帝大一辈。卢敏女的从姑卢神宝女,嫁与孝文帝之弟高阳王元雍,也大一辈。又卢道裕尚献文帝女乐浪公主,其弟卢道虔尚孝文女济南公主,要大一辈;其从弟卢元聿尚孝文帝另一女义阳公主,也大一辈。/ F# ^1 B% \! g- ~0 J- V
北朝博陵崔氏在同汉士族的婚姻中,并未发现异辈婚。如崔秉纳荥阳郑敬叔女为妻,其从侄崔昂的后妻为郑元礼姐郑仲华,由于郑仲华是郑敬叔女之从侄女,博陵崔氏同荥阳郑氏的姻媾辈份是相符的。钜鹿魏收娶崔孝伟女,魏收父魏子建娶其妻之姑,辈份亦相符合。崔昂前妻卢xiū@⑩娥是卢文甫女,即卢渊之从孙女;崔昂女又嫁与卢渊曾孙卢公顺,辈份亦一致。所以博陵崔氏同钜鹿魏氏、范阳卢氏亦未发现异辈婚。即使在博陵崔氏与赵郡李氏多达13例的婚配中,亦未发现异辈婚。例如:1.崔殊娶李休女,其子崔双护娶李休孙女,辈份吻合。2.崔仲哲纳李宪长女李长辉,其子崔叔瓒纳李宪孙女为妻,辈份相符。3.崔辩女嫁与李叔胤,崔辩孙女又嫁给李叔胤子李翼,辈份相当。又崔逸子崔巨伦娶李宪第三女叔琬,崔逸弟崔楷之女嫁与李希宗,辈份也相符合。4.崔孝芬女嫁李希仁,孝芬侄孙女嫁给李希礼之子李孝贞,不仅辈份符合,并同以上婚例辈份均相符。不过,这里还应指出:赵郡李氏与博陵崔氏的大量婚媾中虽无异辈婚,但它与河间邢氏等都有少量异辈婚。如邢子才的族姑邢xiū@⑩年女嫁与李遵,邢子才则娶李遵从孙女,要大一辈。
1 v% w; o, A/ r- z4 _) ?北朝博陵崔氏等士族,同皇室的婚姻异辈婚较多,在汉士族内部则少些。究其原因,首先是鲜卑皇族入主中原后,在一定程度上仍保持着“父兄死,妻后母及嫂等”(注:《魏书》卷101《吐谷浑传》,2240页,中华书局,1984。)的旧风习,象北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及武成帝高湛均有蒸后母或报嫂的记载,可见鲜卑皇室对异辈婚不以为意。至于汉士族,鉴于国婚可使其仕宦腾达和提高政治、社会地位,对家族利益极具诱惑力,亦乐于同皇室联姻。因此两者的异辈婚相对多些。其次,汉士族为保持其高贵的血统及提高门望,拒绝同寒族通婚,而仅与少数名门望族婚配。由于婚姻范围狭窄,必然导致姻媾重叠与异辈婚的出现,虽与礼法相悖,但因士族本身固有的矛盾使然,故而并不鲜见,南朝大族及皇族中亦较为普遍。但是北朝士族累世儒学,崇尚礼法,受玄学影响较少,兼以他们多聚族而居,人口较多,择偶范围较江南侨姓士族宽松,故其内部异辈婚相对少些。2 z- F- J, Z4 D6 k6 G' U9 l! T
    三、北朝博陵崔氏的迁移问题' y0 S7 ~3 _$ p& R- N7 d0 U" g
北朝时,博陵崔氏有两支向西部太行山麓迁徙。一为二房崔昂房支,从博陵郡安平县迁至今河北平山县郭苏村。一为大房的崔伯谦房支,徙居今河北鹿泉市土门村。
) e& e& {+ V% C) k) N0 f# P据《河北平山北齐崔昂墓调查报告》(注:河北博物馆:《河北平山北齐崔昂墓调查报告》,载《文物》1973(11)。)及崔昂元配夫人卢xiū@⑩娥、续弦郑仲华墓志所载,(注: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432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可知崔昂徙居于平山郭苏,并葬在该县三汲村。这里拟补充说明两点:一是崔昂家族迁徙时,大半是其祖父崔挺、伯父崔孝芬房支举族西徙。北朝士族多聚族而居,数世同堂,财物共有。如“始挺兄弟同居,孝芬叔振既亡后,孝芬等承奉叔母李氏,若事所生”,“家事巨细,一以谘决,每兄弟出行,有获财物,尺寸以上,皆入李之库,四时分赍,李自裁之”,(注:《北史》卷32《崔挺传》,1183页,中华书局,1974。)家族经济建立在共同所有、共同分配机制之上。家族意识极强烈。崔昂房支迁徙必然是得到共同认可与支持的集体行动。象赵郡李显甫“集诸李数千家”迁至柏人,其从祖弟李叔胤等也都徙居柏人,就是举族迁徙的例子。由于有徙居地家族作后盾,崔昂在都城任职,才能偕前妻卢xiū@⑩娥客居邺城xiū@⑩人里舍;及其病逝,续弦郑仲华也可安居故里,后“薨于蒲吾县(平山县汉晋旧称)郭苏川之旧宅”,夫妇三人合葬于该县“旧茔”。二是平山郭苏既是崔昂旧居,其房支何时迁徙于此,史籍与墓志均无记载。我以为在北魏与东魏之交的可能性极大。因为崔昂之叔崔孝演于魏孝明帝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曾“率宗从在博陵”顽抗鲜于xiū@⑩礼军,后来“为贼攻陷,遇害”。(注:《北史》卷32《崔挺传》,1173页,中华书局,1974。)既然此时崔孝演尚在博陵郡家乡组织宗人家兵作战,说明此前并未西迁。另是在北魏末年,崔昂房支曾发生两次大的政治性灾难,一次是章武王元融诬陷崔孝演降附鲜于xiū@⑩礼,政府收捕其家属,逼得“全家投梁,遇赦乃还”;更严重的一次是魏孝武帝与权臣高欢的矛盾急剧恶化,遂西奔宇文泰。高欢进据洛阳后,崔孝芬“与尚书辛雄、刘@①①等并被诛,没其家口”,崔孝芬长子崔勉在“其家被收之际,逃免”,次子宣猷“既遭家难,遂间行入关”,(注:《北史》卷32《崔挺传》,1173~1174页,中华书局,1974。)投奔西魏。为了逃避灭顶之灾,这一房支可能在北魏与东魏之交的534年左右迁居于偏僻的太行山麓农村。
% X" {7 b! }+ i2 z唐朝宰相李吉甫所著《元和郡县图志》透露了博陵崔氏另有一支迁居获鹿,该书卷17获鹿县条(今河北鹿泉市)翔实地介绍了获鹿的建制沿革与风土人物。获鹿汉名石邑,隋置鹿泉县,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改名获鹿。书中又称“井陉口,今名土门口,县西南十里”,“鹿泉,出井陉口南山下。皇唐贵族有土门崔家,为天下甲族,今土门诸崔是也,源出博陵安平”。由此可知,唐代显赫的获鹿土门崔氏,是从博陵安平迁徙去的。李吉甫系赵郡李氏,徙居赞皇,距获鹿很近,且是唐代人,其记载当确凿无误。惜该书未详述唐土门崔氏有哪些人及其事迹。查《新唐书》卷201《文艺·崔行功传》载:“崔行功,恒州井陉人。祖谦之,仕北齐,终钜鹿太守,徙占鹿泉。”揭示了唐代崔行功的先祖是在北齐时徙居鹿泉的,从而对《元和郡县图志》所载作了圆满的诠释。《新唐书》还列举了崔行功曾仕至秘书监,其侄崔玄@①②为武后、中宗时宰相。不过《新唐书·崔行功传》说他是“恒州井陉人”、“祖谦之”则是错误的。《隋书》卷30《地理志中》载:获鹿的前身石邑,在“后齐改曰井陉”,即在南北朝时废除建制,并入井陉县。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析置鹿泉县。崔行功既系唐朝人, 贞观二年鹿泉业已更名为获鹿,《新唐书》则应将其说成是“获鹿人”。另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博陵崔氏部分,载有崔伯谦字士逊,其曾孙为崔慎、崔行简与崔行功;《北史》、《北齐书》等均有《崔伯谦传》,与《宰相世系表》记载相同;故《崔行功传》称“祖谦之”有误。& s% m4 S0 c! k
字库未存字注释:" J- f8 o# H$ E
  @①原字为马右加因  `; \3 ?  \& s
  @①原字为马加右因
% M- B7 Z4 B+ A; g7 f) m  @②原字为台加下木) E; B' f" r$ P$ K  G7 E
  @③原字为王加右介* p/ f. f' A/ Z
  @④原字为怕字左半部加棱字右半部1 ]2 V3 ?8 |: {( |& ?
  @⑤原字为王加右圭
2 @- A( h: d, o+ B  @⑥原字为吉加右力
' [( ?8 F% }' j9 ^6 f' C8 I  @⑦原字为拿字繁体4 r; f; W1 }! G8 ~' R0 m
  @⑧原字为升字繁体
! o, J. w" K  a) u  @⑨原字为睿字繁体
4 e. E* d& i! ^6 @' G" @  @⑩原字为修字繁体
" ]1 K% U- U6 Y) R% K  @①①原字为广加钦
- p8 m; J* X2 X; Z& @3 f" f9 p  @①②原字为日加右韦
3 [5 Z' m' T. b6 ]4 _6 u. j) [# p/ j' @本文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http://www.csscipaper.com/ 全文阅读链接:http://www.csscipaper.com/chinahistory/weijin/113992_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30 19: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2:34
  • 发表于 2010-8-30 21: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2:34
  • 发表于 2010-8-30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30 23: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1 16: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28 11: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