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辉河南 发表于 2020-4-19 12:08:54

为“崔氏”鸣冤

为“崔氏”鸣冤作者:王硕平

       有人说“如果你懂了昆曲,你就懂得了爱情”。我认为此话毫不夸张,昆曲中很多剧目都是围绕爱情为主题展开的。譬如《牡丹亭》,爱可以生,爱可以死,生生死死谁人怨。古代女子对爱情的坚贞让人折服!

      最近重看了湘剧学员展演的湘剧昆曲折子戏《泼水》,很想为剧中人物崔氏说几句。《泼水》的大概内容是崔氏嫌贫弃夫,后来其夫朱买臣得高官荣归故里,崔氏苦求重婚,共享富贵。朱取一木盆之水泼地,命崔氏将泼水收回,方可破镜重圆。然覆水难收,绝望之中,崔氏跳河自尽。好人得到了好报,坏人得到了惩罚,整个故事完全迎合了观众的心里审美要求,戏剧也完全达到了教化育人的功效,可是回过头来想想,感觉总有点不对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古人追求功名,改变命运的唯一理念,我不敢肯定朱买臣有没有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理想抱负,至少他通过读书,通过科举取得功名,使自己成为吃“公家饭”的人,下辈子衣食无忧这也没有错,然而由于命运多舛,他却屡试不中,人到中年还在弃耕苦读,其妻崔氏也是不离不弃坚守着爱情誓言,身为弱女子,她坚强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上山打柴,下地种田,完全充当了一个男人的角色,为了丈夫安心苦读,她忍受了20多年的艰苦生活,丈夫是读书读得家产用尽赤膊贫,人穷偏又少技能,腿不活来脚不勤,最后是娘家陪送都当尽,家里是一贫如洗。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崔氏在嫁错的情况下,极力地维持着婚姻的稳定,努力劳动,拼命赚钱养家糊口,其实崔氏要求并不高——嫁了个穷生我受饥饿,须知我宁可丈夫做屠宰,我也要日有饱夜有温。作为一个普通农家妇女她渴望的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她宁愿嫁个杀猪卖肉的屠夫也不嫌弃,因为他能给她温饱,满足她起码的物质生活要求,所以将崔氏划入嫌贫爱富之流是不妥的,我认为错的是朱买臣,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姿,而他却硬要去走那万人争过的独木桥,做官成了他生命的唯一,尚若他到 50 岁还功不成名不就呢?他一定会精神崩溃,即使高中了,也不定会像“范进”一般高兴得疯掉。按照古人的生命周期人生70古来稀,就是他做了官又能享受几天好日子呢。
  人生短暂,他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投入到了对功名的追求上,而忽视了真真切切的现实生活,我想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崔氏”鸣冤